他的师兄,博一的冯唯林回答道:“参选院士最年轻的是谁,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改开后当选时最年轻的是卢院士,他38岁当选。”
李首湖道:“徐神2027年才26岁。他要是当选,岂不是硬生生把记录提前了12岁?”
冯唯林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当选?”
李首湖很是不服:“如果徐神解决霍奇猜想得到国际学界认可,明年绝对妥妥的菲尔兹奖。难道菲尔兹奖得主还当不了院士?”
冯唯林反驳道:“得菲尔兹奖就一定得当选院士?咱们国家没这个规定吧!”
其他人也陆续加入讨论:“没错。据我所知,白旗国的让-皮埃尔·塞尔1954年获得第三届菲尔兹奖,那时候他27岁。但直到二十二年后的1976年11月,他才当选该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
“那你怎么不说白旗国得过多少次菲尔兹奖,咱们国家又得过几次菲尔兹奖呢?如果我没记错,白旗国是13次,而我们是0次吧!!”
“你是不是还忘了说一点,塞尔在1960年就当选了漂亮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而且白旗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有总名额限制的,只要名额没空出来,再优秀的人也得一直等。”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
李首湖干脆直接问田子良:“老师,你觉得徐神有希望当选院士吗?”
田子良微微一笑:“当然有希望。就像他刚才说的,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你们只要认真努力,机会到了,也有希望当选院士。”
李首湖对田子良外交辞令般的回答微微有些失望。
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田子良又接着说道:“私下里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小徐不犯错,当选院士是确凿无疑的,因为他在国际上都属于最顶尖的数学家,水平绝对足够,问题只在于当选的时间早晚而已。如果他在2027年参选,不必执着于是否当选,只要能出现在有效候选人公示名单里,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冯唯林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田子良答道:“你们看2023年、2025年这两届增选,主体依旧是60后、70后,80后的有效候选人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当选的了!客观来看,这无疑影响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热情,阻碍了我们的科技创新发展。而到了2027年,小徐作为00后,出现在有效候选人名单里,会掀起多大的风潮?又会造成多么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