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茉他们过来后,也就只通过大使馆那边,给京市报了个平安,跟家人是没有联系的。
能写信三人自然高兴,赶紧都写了厚厚一封,托顾老师带去。
*****
转眼便开了学,三人各自沉浸在忙碌的学习中。但还是约好了,三天聚餐一次,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有什么困难,也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虽然他们已经在国内学了2年的德语,但涉及到专业词汇,还是有许多不懂的,除了语言方面的困难要克服,还有专业的知识要攻克。
幸而西德1963年就开始实行双休制,而且这边大学的课程,也不如国内安排的那么密,基本上一天只有半天有课。
这缺的基础,他们便可以利用双休日和没课的时间来补。
三人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学。
苏茉的室友看她连吃东西都在看书,也是十分佩服,对华国人吃苦耐劳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档次。
10月底,宋平之过来找苏茉,告诉她周日有个华人聚会。大家得知有国内的留学生过来,很想认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参加。
并让苏茉转告其他两个人。
苏茉来这里,一是为了学知识,二也是为了拓人脉,自然是答应的。但也明确表示,她会去参加,其他两人她不敢保证。
三人聚餐的时候,苏茉便把聚会的事说了,裴明辉和乔华清也想认识一些在外的华人朋友,便欣然同意了。
聚会地点在离学校几个公交车站的大型商业区,包了个餐厅。三人到了的时候,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男的穿着西装,女的穿着得体的裙子,看着挺正式的。
10月底的慕尼黑,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冷意还是很明显的,三人都穿了呢子大衣出门。
三人一进去,便吸引了大部分的视线。宋平之早等着了,见他们过来,赶紧迎上去。
等侍者引导他们挂好外套后,宋平之便带着他们给大家介绍。
这些人,有移民到德国来的,有从港城、台城及澳城来留学,也有移民到其他国家来这边留学的,总之,就没有本土的。
所以,苏茉三人就非常稀奇了。
虽然大家招呼都打的挺热情,但看他们的眼神,都是好奇打量居多。甚至有个别台城来的,还隐隐带着挑衅,毕竟,他们这个时候还做着反攻的美梦呢。
乔华清毕竟年轻,被这么多人打量着,心里其实很紧张,紧紧的跟着苏茉,努力端着不让自己露怯,免得丢了国家的脸面。
介绍完,宋平之领着裴明辉去男士那边聊天,苏茉和乔华清也被一群女士围着,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多数问的都是国内现在的情况,也有人想打探亲人的情况,询问她们有没有办法的,更多的人是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可以回去探亲。
苏茉和乔华清挑着一些能回答的答了,至于一些政策方面的,让他们关注新闻报道。
但也透露了,国家有改革开放的想法,估计这些事情,很快就会落实。
这次聚会,许多人就是冲着苏茉他们过来的,毕竟最近这些年,国内的情况,那是基本打听不到,难得来了人可以听到点情况。
虽然七二年和西德建交后,国家也派过几个留学生来西德留学。但之前情况特殊,过来的那几个学生,言行举止使馆那边都管束得挺严的,不像苏茉他们这一批这么自由。
三人回答了一下午问题,说的那叫一个口干舌燥。
好不容易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苏茉逮着空,准备去拿点东西吃一吃。
这刚走到点心的位置,余光就瞄见门口进来两个穿西装、身量高挑的男人,苏茉本来没太在意的,但其中一人貌似有点眼熟,便回头去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得了,竟然看到自家人了。
宋平之看到进来的两人,起身迎了上去。
“哥,苏大哥,你们怎么来了?”
他组织的这种小年轻的聚会,他哥一向都不参加的,怎么今天竟然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