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聪明的年世兰(已删减)

敦亲王此举,实乃置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若皇帝应允,便是有悖先帝旨意,也愧对已故去,当初为妃时一向颇受温僖贵妃欺压的皇太后。

而若不应允。皇帝虽早已意欲除去敦亲王,只是还有些考量,未必能有十成的把握,面上便只一味容忍他许久。若此时直接拂了,怕打草惊蛇,又不得不忍耐。

若仅仅如此就也罢了,可年羹尧竟也很快上了奏折,明暗支持敦亲王所言,叫皇帝勃然大怒。

他们二人,果然勾结愈深。

本就有多年前共理青海事务的交情,如今蛇鼠一窝,朋比为奸。

前有敦亲王为年羹尧辩驳言官,后有年羹尧为其请封造势,这两人,狂傲自大,兼有兵权,他是再不能留了。

甄嬛知道她不是没有心思之人,虽也不敢明说,只很早就暗里提点她多回。

而此时突然寻她,必有其他异动。

很可能是年羹尧的罪证,已经基本搜罗齐全,都察院已向皇帝禀告,只待皇帝发话如何做了。

甄嬛常在养心殿,她父亲又在其中牵涉颇深,皇帝允她出言献策,她必然是知情。

她与甄嬛聊了许久,甄嬛与她随意讲了一个典故,余莺儿了然,听明白其意思。

也知道时间到了。

只是,她问了一句:

“你担忧永明前途。”

甄嬛点头,“多的,我也不言。你有思量,亲疏远近分寸我早不再说,只因你有了不可割下的牵挂,又有皇命在身,不由你心做主。”

余莺儿送走她,叫来了小勿子。他该出宫一趟了。他要年羹尧知道,是全族的命紧要,还是气性权力紧要。

既然罪证已掌握,那便是威慑年羹尧的东西。

她记得原剧里,他那些足够他诛九族的罪名。

尤其是一人,年羹尧最信任的副将,如果罪名被切实寻住,他必然此时已经背叛了年羹尧。她会告诉他此事,年羹尧到底并非傻子,只需用心留意,便能发觉自己已被身边人狠狠插刀,卖主求荣,便明白了那些罪名皇帝早已经一清二楚,明白皇帝为何一直隐忍宽容自己,原来是打了一击必中连根拔起的主意,他若再不转圜必然死路一条,自然懂得怎么选。

权力所带来的脸面和尊严固然如性命一般重要,但年羹尧坏事做尽,唯独一点,是重情之人。他看重妹妹,看重妻儿,看重双亲,他若清楚利害便必不愿连累家人。

余莺儿吩咐叮嘱好他该如何说话,抬眼看了看时间,才察觉时辰已经不早了。

年世兰定等急了,也该生气了。

她起身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