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缫丝业、民间金融业发达。
当时顺德居住港澳的乡亲,回乡带的礼品多是电风扇等家用电器,颇受欢迎。
顺德人觉得家电是个机遇,开始了白色家电的生产之旅。
缺设备、少技术、没工业基础,顺德人到处取经、学习,之后反复拆解、仿制、创新,从电风扇开始一路发展到电冰箱、空调,顺德“社队企业”迈出了家电之乡的第一步。
80年代进入风扇制造业的“美的”,从生产加工风扇零部件起步。
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企业“格兰仕”,从收购鸭毛生产羽绒服的小加工厂发展起来的。
1985年,顺德县的风扇厂家已经有14家,年产量881万台,占全国20.6%。
1985年,顺德县区、乡、村三级工业企业达到3779家,工业产值18.61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7.57%。
1991年,农业部评十大乡镇企业,顺德独占5家。顺德初步成长为白色家电之都,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等十几个家电产销量全国第一。
顺德大道云集科龙、容声、美的、万家乐、格兰仕5大驰名商品。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19.44亿元,国民收入39.5亿元,财政收入4.97亿元,居全国县级财政之首。
在中山地区,威力的前身是一间生产农机具的国营小厂,1984年起威力凭双缸洗衣机上技术突破,成为首家年产、销量超过100万台的企业,期间连续7年实现全国销量第一,被授予“中国洗衣机大王”。
凯达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石岐农药厂,拥有内地第一家化工部气雾剂技术开发中心,改革开放后,率先引进国际先进喷雾包装技术和设备,是国内最早生产马口铁气雾罐、气雾阀生产厂。
中山市的威力、中玻、小霸王、精细化工等威震全国,而凯达、晨星、金马、美怡乐、千叶、华捷等品牌也完全可与全国同行叫板。
1985年,《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长篇报道,让“温州模式”在全国名声遐迩。
1979年,改革开放,温州政府认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靠发动群众,于是鼓励“老百姓做生意,干部办厂子。”
温州人开始当裁缝、做皮鞋、搞运输、卖服装,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家家办工厂,人人摆地摊,自己当老板”的生动局面。
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个体户很快崭露头角。
在1982年前后,温州的家庭工业有十余万户,从业人员40万人。常年有10万人奔波于全国各地,形成了400多个商品交易集散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市场交易日用小商品、生产性原料,如纽扣、塑料编织袋、塑胶鞋、低压电器、皮革、铝塑标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