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张秀花回村,出去卖菜的乡亲们陆陆续续返回。

他们全都空着车回来,也不急着回家,全都聚在村口交流卖菜心得。

为了多赚点钱,也为了不跟本村人打起来,他们兵分多路,去了多个区域售卖。

还别说价格便宜,蔬菜品相又好,卖得确实挺好。而且东北人买菜不像南方一斤两斤买,他们多数都是几十斤,上百斤地买。

东北的夏天除了下午一两点热,夜晚只有十来度,白菜和萝卜只要放在阴凉处,也能放十天半个月。

白菜和萝卜产量又高,一亩地可以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今年种菜的人家全都笑得合不拢嘴,打算明年多种点菜。

他们也是会算账的。从84年价格双轨制开始,物价上涨,涨价最狠的产品是工业产品,涨得最低的就是粮食,只能算是小幅度上涨。

如果他们还一直种粮食,肯定赚不到钱。

张秀花听到大家的打算,觉得明年他们还是不要全种萝卜白菜了。

今年各家只种了一晌地,互相匀一匀,还能卖得出去。价格也不算贵。

可要是明年所有地都种萝卜白菜,又是在同一时间成熟,一股脑上市,萝卜白菜的价格肯定会被打下来。到那时可能还不如种粮食来得赚钱。

王二婶还跟张秀花嘀咕,“还是老村长家好啊,人家种的是芹菜,咱村里只有他家种的芹菜,只在县里就能卖掉。”

张秀花问她明年种什么。

王二婶想了想,“我想学着种大棚菜。我娘家那边不少人种大棚菜,菜价可比萝卜白菜高。”

这是一定的,物以稀为贵,张秀花想了想,“其实也不仅仅是菜的种类,只要错开时间,价格也能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