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过,继林即将参加高考。日期越近,他和童舒雨就越忙活,争分夺秒学习,张秀花却是分外的紧张。
说来也巧,这次张秀花回来,刚好赶上高考。
早上临出发时,张秀花一再让他们检查携带的物品,“准考证,身份证,文具,钱,挨个检查,千万不能漏了。我之前送有才高考的时候,就看到有的考生把准考证弄丢了。”
继林和童舒雨挨个检查,确定没有遗漏。
李建国见张秀花一直盯着两人瞧,碰了碰她胳膊,“行了,孩子还没什么事呢。你自己倒是紧张得够呛。”
张秀花能不紧张嘛。全家六个孩子,继林学习算是最让她操心的。这孩子严重偏科。
她心里紧张,面上却得装得若无其事,免得两个孩子见她紧张,也跟着紧张,她甚至还主动宽慰继林,“没事。要是这次考不好,明年再复读一年,妈供得起。”
她本意是想宽慰他们,谁知继林听了,一蹦三尺高,“我才不要!这一年差点把我累死!”
高考只是三天,可是高考前的准备却是十几年,尤其是高三这年,他一天只睡六个小时,每天都待在学校,过节他都得待在家里复习。
哥哥姐姐们回来,大家隔壁炕上打牌,吃锅子,他呢?只能学习!他现在躺在床上睡觉,眼前都是考点。这种生活太折磨人了,他只想早点结束。
“无论我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大学,我都去念,绝不重来。”继林握紧拳头,像是给自己打气,也像是在保证。
童舒雨拍拍他肩膀,“你肯定能考上的。我相信你。”
继林也跟着点头,“我一定行。你也是!”
这两人去考试,张秀花骑着电动三轮车将他们送到镇上,他们坐公交车就行。吃饭也不用她准备,去学校吃就行。
看着他们上了公交车,张秀花就骑着三轮车回了家。
李建国正在果园摘果子。现在正是丰收期。每天都要卖一批嘎啦果。
张秀花陪他一起摘,问他,“你啤酒厂的证办下来了吗?”
李建国头疼,“哪那么快!我已经将他们需要的各种证件都送去了。”
张秀花提醒他,“我在首都给二狗打电话,他在温州的啤酒厂已经办好了,设备也都运过来,马上就开工了。”
李建国知道她的意思。二狗想开啤酒分厂的念头比他还慢一步,可是人家的厂子已经开起来了,他这边连手续都没办好!
他叹了口气,“等着吧,反正我现在也没钱。”
张秀花摸摸下巴,“我听二狗说,他一次买了十条生产线。”
李建国瞪大眼睛,“这么多?他哪来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