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的夜谈过去了两天,部队的任务还没下文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陶桃和陈修之终于等来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他们俩算是家属院里拿到通知书最晚的,因为其他人报考的都是本省的学校,通知书已经在前两天陆续拿到了。
陶桃的专业就是选择的第一志愿化学,至于兼修药物药学专业,她可以等读大学后,直接跟着陈慧文教授学。
而陈修之,他填报志愿的时候选了好几个专业,最后录取了他的,是首都大学的自动化专业。
孙秀芝高兴的和陶桃商量着,该什么时候去首都,是年前去好,还是年后去好。
上次收到体检电报时,林杨就说了,新买的院子已经按陶桃给的设计图收拾好了,过去了随时能住人。
陶桃现在对于去首都住新院子的事,已经没之前那么兴奋了。
一则是他爸要上前线了,她没太多心思;
二则是李伯安那边已经和她说过了,去首都后会安排他们住科研大院,
为此,她如今还继续在国科院第三医药研究所里挂着研究员的编制。
有补贴的那种。
大学生读大学本来就有一份补贴,如今还继续领着一份研究员的补贴,
不说养她一个了,就是养她和弟弟两个都够了。
陶源的入学,则和科研大院的孩子一样,户口什么的都跟着陶桃的一起迁进科研大院。
只有陶正军的,还在西江省。
陈修之是药厂的员工,去首都读书也是带薪的。
至于毕业后还会不会回药厂,那不重要。
刘厂长很清楚,药厂留不住他,
但是好歹是自己手底下出去的,有一份香火情,所以该给陈修之的,他一点儿没少。
孙秀芝因着儿子和外孙女都拿到了首都大学的通知书,年后就要跟着两孩子一起去首都读书了,这一整天都很高兴。
晚上,她还偷偷的给陈弘新烧纸,
边烧边嘀咕,“老头子,你看,咱家如今越过越好了,我跟着孩子们过的日子舒心。
“老头子,你可一定要保佑孩子们,保佑他们万事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