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积分积攒速度,在一年内完成这些积分的积累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算了,大不了到时候先完成东枝市、腊戌市、景栋市、果敢市、大其力市的医护人员配置,其他地方在慢慢完善!”彭昌龙心中想到。
以上仅仅只是西医。
彭昌龙还未深入了解华医的现状。
然而,他敏锐地意识到,华医医馆的建设将会迅速展开,因为只要有合适的建筑,便可迅速改建为医馆。
他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地的华医医馆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民众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然而,这也意味着各地的医馆急需华医医生来填补空缺。
彭昌龙开始紧急查阅相关资料,他迫切地想要了解华医医馆一般需要多少医生来支撑其日常运营。
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医馆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和乡镇群体的基础疾病,因此不需要像三甲医院那样庞大的医疗团队。
一般来说,只需要几名坐诊医生就能满足需求。
根据掸邦的行政地图和人口分布情况,彭昌龙估算出全掸邦至少可以容纳200家医馆,但是实际情况肯定要根据卫生厅的实际调研来进行布置。
他预想的配置是一家医馆配备一名博士级别的华医医生作为领军人物,再加上五名硕士级别的医生作为辅助。
这样的配置应该足够应对日常的诊疗需求。
当然,除了医生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
但即使算上这些人员,彭昌龙预计一家医馆的总积分需求在200万左右。
他迅速计算了一下手中的积分,发现勉强能够支撑起这些医馆的建设和运营,毕竟积分还是在缓慢的增长,而医生也不用在一天时间之内到位,只需要循序渐进配备就可以。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