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进入军中,质疑四起

而在地面,更有数量庞大的斥候四处逡巡,闲杂人等误入则驱离,强闯则以敌间之罪处死。

营中兵马,无令不动,不认将领,只认虎符。当然了,这种说法稍微有些夸张了。

毕竟很多名将都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比如武安君,比如穰侯魏冉,士卒自然对他们极为信服,使得他们在军中威望极高。

不过,这种威望并不意味着你能驱使他们跟着你造反,而是为王者擅自处置这种层次的将领,会对军队士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军心涣散。

在大营门口,白起与陈凡一行人,分成两拨,白起带着寥寥五骑直入中军大帐,而陈凡则带着剩下的剩下四十骑向他所在的营寨而去。

五千人看似不多,实则已经不少了,此次发兵不过五万,他一人便领了十分之一。

五千人结一寨,设一军侯,两寨万人设一都尉,若是大军数量庞大,则五万人设一副将,十万人设一主将,全军设一上将军。

此次只有五万士卒,便只有五都尉,直接听命于上将军白起,另有两名副将辅助。

一般万人之军,其中一寨由都尉直接统属,另一寨则由军侯统领。陈凡运气很好,他所属的那名都尉,并未将都尉营帐设在他这一寨中。

当然,是不是真的只是运气好就不知道了,说不定是上面故意这般安排的,虽然这般让他在军营少了诸多掣肘,但也多了更多责任。

之所以如此划分,也是为了更高效率的作战,在冷兵器时代,五千人的数量是一个兼具灵活性与战斗力的数字。过大则臃肿,过小则发挥不出威力。

若是战场环境有需要,又随时能够合两寨为一部。

而一寨之兵,五人为一伍,十人设一什长,五十人设一屯长,百人设百夫长,五百人设五百主,千人设千夫长。

也只有如此细致的划分,填充进去更多的基层军官,方才能够让军队如臂指挥。

秦军要求屯长以上必须识字,能看懂文书军令,千夫长能粗通兵法,能够领会军侯的意图。

这就是秦军这般强大的原因,架构严密,令能通达,这是其他诸国军队,所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