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县令早就在衙门外,等着他们了。
于火对假笑殷勤的金县令,浑若不见,一脸肃然地直接进了县衙大堂。
小主,
到了大堂坐下,于火茶也不喝,直接叫衙役去带书吏了。
原来书吏根本就没回去,他一直就等在内堂。
于火不直接问书吏,那年某日他有没有去过王林家。因为他知道即便是当面问书吏,书吏也会矢口否认的。
他只问了书吏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并进而问起了书吏家庭成员组成情况。
原来这书吏虽娶妻已多年,但妻子未曾所出,至今仍是二人世界。
这时,于火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他心中已有了一个办法。
但于火这办法的目标并不是书吏本人,而是他的妻子。
……
靖安县跟其他府县一样,也有一座送子娘娘庙。
这日一早,这送子娘娘庙里突然来了五个人。
一个就是于火,两个是易装成百姓的衙役,还有两个是当地的老百姓。
这两个老百姓是于火花了钱请来旁听的。
而这两个衙役是于火一大早到衙门,从值班衙役中拉来的,也每人给了银子,也是让这二人来旁听的。
他吩咐过这两个衙役,不得将今日旁听之事告知金县令与书吏。当然,那两个老百姓也是识趣的,对他们来说,有钱拿是最重要的。
这两个衙役很识趣,满口答应。
他们知道现在青州城由起义师说了算,而不是武王。
于火对这四位旁听者的要求是不许出声;否则,除了银子要拿回,还要把他们解送到起义师。
五人待在这送子娘娘庙里内堂,噤若寒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送子娘娘庙前的时候,一辆马车也停在了庙前。
车夫下车打开了车门,一个四旬左右的妇人,提着一个大篮子从马车上下来了。
“老徐,你就在这里等我,我一个人进去。”妇人轻声说道。
“好的,夫人。你有事就叫我。”
妇人点了点头,提着大篮子进了送子娘娘庙。
一见庙中无人,听内堂也没人走动,就一脸虔诚地跪在送子娘娘塑像面前,忏悔起来。
她忏悔的不是她自己本人,而是她的丈夫靖安县衙庞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