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街市上,找到了柳烟任敏。
二人此时正站在一个老秀才旁边。
这老秀才摆了一个摊,摊位上悬挂有代书事项。
其中一项,就是给人代写状纸。
于火猜知这人,就是当年给张辛写过状纸的那个秀才了。
于火向老秀才问起,是否还记得当年给一个叫张辛的写过状纸。
老秀才没多加思索,就说他当年不仅给张辛写过状纸,还陪着张辛一起去的衙门投得状纸。
老秀才还记得当时衙门收了状纸,让张辛回家等消息。
老秀才竟还记得当年状纸中的内容。
这些内容跟张芳说的情况几乎一致。
于火心说,当年衙门既然收了状纸,按律法,就应该要派衙役带王林回来问询,但金县令应该没有这么做。
收了状纸,就视为立了案;立了案,就必然有卷宗。
于火猜知,金县令与庞书吏二人为了抹去张辛状告王林之事,干脆就把录年的卷宗给弄没了。
一想到此,于火怒意勃发。
心说,这金县令与庞书吏二人,真是无法无天。
于火提出要请老秀才做证人,见老秀才支支吾吾,于火就特意跟老秀才说明,如果他肯做证人,起义师绝不会亏待他。
老秀才一听,看了看于火与柳烟。
老秀才是个聪明人,这事儿他知道该怎么做。
于火决定,以这一个个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链,来推翻原来的陈年结案。
……
这日,在靖安县一个最繁华热闹的地方,竟搭起了一个不高但也不小的平台。
这平台上站着几个秀才,一个女子,两个士民,好多个衙役;还有金县令、庞书吏等人。
金县令与庞书吏的脸色很是难看,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心里似有无数的话要说,但又不敢说出来。
台下已站满了士民百姓。他们对着台上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于火决定露天审理张芳之死这桩陈年旧案,他要让围观的士民百姓都能旁听。
他要还案件一个事实真相。
他要还张芳一个迟来的公道。
他也让风评一向很好的金县令,再也没有脸面见靖安县的士民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火先让任敏说明,当年那日所见所知情况。
接着让老秀才说明,当年某日给张辛书写状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