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因时制宜之道

军师大喜道:“正好过来送死!”

即传命就此起兵,兵强马壮,人人摩拳擦掌,向大路进发。

行够两日,却并不见济南兵马。

又有探马飞报:武军三万,已在济南城外五十里处,下着三个大寨。

此信才是真的。

而之前的假信,是军师令军士假造的。

军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两边俱有间谍及缉探之人,若明是五月初五日发兵,则济南探知,城门戒严,就要盘诘奸细;于火等人已悄然前往济南;若有差池,将何是了?

所以军师先令操演一月,故示缓局,无非待于火等人入了济南城也。

然又恐忽而发兵,则号令不信,将佐或有后言,所以先授计于赵、屠二将,密遣心腹健卒,佯报武军来袭,即于教场发兵,一是释军心之疑,一以鼓赴敌之忾。

兵不厌诈,可诈敌人,也可诈自己将士,此因时制宜之道也。

……

济南城外。

立着左、中、右三个大营栅。

中寨临清总兵诸葛超一听探马飞报:起义师击败李远后,已向济南袭来后,就会集左、右二寨两员都指挥及参将,商议应对之策。

正在商议之时,有段布政差官到来,传言道:“寇敌初临,乘其未立寨栅击之,可以取胜,宜速星夜进兵。”

都指挥冀巍成一听,马上立起,即欲点兵前往。

诸葛超止住道:“去不得!”

冀巍成道:“却是为何?”

诸葛超作色大言道:“他们文官,不知一枪一刀之事,只会坐谈胜负。敌人正锐气方张,我军中之将纵有关、张之勇,亦未可遽撄其锋。且看他来的兵将如何,或用谋,或战,自然别有良策。经云:‘以逸待劳者胜。’我们何必反而去迎战他?”

参将杨坤本是建业时广昌府守将,降了武王后,升为济南参将的;说到相杀,他便就害怕,也就赞成道:“元戎,好谋而成,兵贵持重,不可欲速,大有高见,就是诸葛武侯,一生也只‘谨慎’二字为章本。请问段布政,何不自己来试试,只差人说句话呢?我等不归他节制,何须睬他?若胜,则彼文官攘为己功;败则归罪于我等。不可,不可!”

冀巍成问都指挥刘忠:“你意见若何?”

刘忠道:“他们文官来吩咐,就是该去,也不去。”

冀巍成孤掌难鸣,只好罢了。

……

次日辰刻,起义师先锋花羽、赵云龙,直到寨前挑战。

诸葛超登台一望,见只有五六百兵马,就大着胆开营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