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殿外的侍卫赶紧跑了进来。
“摘去他的顶戴花翎,交大理寺查处!”
“嗻~~”
胡胜先是走上前,摘掉刘墉的顶戴和朝珠。
再由侍卫带着刘墉前去大理寺属衙。
刘墉没再多说,戏演到这儿就可以了,跪下说道:“皇上保重!”
然后起身跟着侍卫出去了。
大多数文武官员心里都是高兴的。
刘墉一个汉人,主持京察大计,参劾罢免的大多都是满人,他们能没有怨言吗?
虽然说大多数官员是满人,大多数满人又不合四格,但除去这些理由不说,刘墉你就没毛病吗?我们送礼都送不进去好吗?
这下好了,刘墉倒了,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众卿都起来吧。”
“谢皇上!”
金少青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刘墉竟然是个贪官,深负朕望啊!京察大计关乎江山社稷,还有谁能替朕分忧呢?”
官员听到这句话,纷纷意动,期盼皇上能选中自己。
尤其是和珅,更是有些渴望地望着皇上。
“和珅!”
和珅下意识地回应道:“奴才在!”
“这件事儿,朕就交给你去办吧!切记,要慎之又慎啊!”
和珅差点就欢呼雀跃了,满面笑容地高声道:“奴才遵旨!奴才一定不负皇上所托!”
大多数文武官员对这件事也无比满意,起码和珅的话属于‘自己人’,关键的是人家收礼啊!
大理寺对刘墉也是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在家天下的时代,人家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都顶了天了。
就这一项,基本上不是谋反他就没有大事儿。
暗中有皇上的吩咐,刘墉又自己要求去敕建功德碑和十三经碑文。
大理寺也就走了个过场,直接把刘墉发配到石料厂了。
来到石料厂,这里管事的也不敢让刘墉干活,不为别的,刘墉可是穿着龙靴来的,谁敢支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