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让陈烨叫冷清妍过去他办公室商量。
冷清妍刚走到高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官坪生产队队长卢继先说 :“高书记,我们生产队种的红薯是整个公社最多的,家家户户都会做红薯粉条。现在不说经济要考核,就是为了让社员们增收,我也厚着脸皮在争一争这个项目...”
见到冷清妍,卢继先也热情说:“冷副主任,你来帮忙跟高书记说一下,我当时还带你去社员的自留地里看过,我们生产队是不是整个公社中红薯最多的...”
高峰皱眉:“建厂也不一定单看哪个生产队种红薯种的多,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
“我们生产队做的红薯粉条品质是最好的....大家吃了都说好.....”
“官坪交通不便利啊!”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我们官坪生产队种的红薯最多.....”
冷清妍明显感觉县里将经济工作纳入考评后,每个生产队都蠢蠢欲动起来。
原本大家对古塘生产队种青菜还冷眼旁观,觉得他们生产队投资一万块是想上天。
可现在,见县里大力支持古塘生产队还说年底要考评,其他生产队看冷清妍就跟看金疙瘩一样,盼着冷清妍去他们生产队调研,帮他们想增收的主意。
在冷清妍去官坪调研时,卢继先见冷清妍对红薯粉条的生产过程感兴趣还特地带她去看了一遍红薯粉条的制作过程。
冷清妍知道卢继先盼着项目可以尽快落地,好给生产队增收,可当时自己考虑到官坪比较偏远的问题,已经优先把官坪踢出考虑范围。
冷清妍自己找了张椅子坐下,高峰见卢继友说不通,无奈的看了一眼冷清妍,希望她劝一下卢继友。
冷清妍只能劝道:“卢队长,我们要建这个厂可不是个小作坊,要买机器设备进行快速粉碎,投资可能比较大。你说官坪种的红薯比较多,可除了大家自留要吃的,可能也多不到那里去,所以我们第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的问题。另外,你们生产队可以投资多少来建厂?”
一提到要投资,卢继友就没有底气了,吞吞吐吐的说:“建个红薯粉条厂哪用的了多大投资....我们找多些人来,不用机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