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下官就只是指了个门,压根就没有动手,下官冤枉啊.....”被拉出来的人,连连喊冤枉。
“哈哈,你冤枉,你凭什么说自己冤枉。你指门确实不是大事,但为什么知道老人家满门被害,却不站出来为他们喊冤。
好吧,就算是知府权势滔天在陈州,可你同样可以写信到京城找人为他们鸣冤叫屈,可是你没有,你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老汉一家人被杀害,什么也没有做。
你甘愿成为一个知府之子的帮凶,这就是你的罪过,但念你没有参与作恶,孤会对你从轻处罚。
立刻斩首,你的后人三代之内,但凡有人再作恶,就永远不能为官,如三代之后能够帮助相邻.....方可接触这一限制。”
就这样,一个身穿官服之人,被拉出来砍了。
“来人,将他的官服收好,本王要将他挂在御史台的门口,警示后人!”
刚刚还有点想吐的军士,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他们都觉得自己这是在做好事,他们心中也有所明悟。
“陈州粮商,李林、王琦......”一连串的粮商名字,都被拉了出来。
“他们伙同王怀,偷盗官服税粮,水灾来临之际,不思救助百姓,反而抬高粮价,另还犯有......”
一桩桩一件件,全部都公告众人,朱允熥也命人将这一切全部都记录了下来。接下来他还有一件事要做,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可能有些麻烦,但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殿下......”百姓们早就已经哽咽,这些人里面有那些小商小贩,同样也有一些商业巨头,还有一些读书人,更多的还是那些灾民。
朱允熥不仅给了他们活下来的机会,同样也给了他们未来活下去的粮食,他们心中感激,只能跪下来磕头。
鼻子一酸,朱允熥的泪水像是有灵性一样,就在眼角来回打转,不忍再为受了水灾的陈州,多加一滴水,仿佛是担心自己落地之后,陈州又会发生水灾一样。
古时候的百姓就是那么质朴,谁怼他们好,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谢。
“殿下,等来年俺们有余粮了,俺们一定要在陈州城外,给您建一个生祠,每天香火不断。”
又一位老者大声喊道。
“对对对,俺们也愿意出钱,给殿下建生祠......”
百姓们七嘴八舌说着什么。
“不用了,建那玩意太费钱,还不如还自己娃子买一颗糖。本王马上就要走了,不过本王会留下一百将士,监督这些官员,同样李政李大人也会暂时留在陈州。
只要有人敢欺负你们,你们就去衙门里告状,他要是敢不处理,那就去俺留下的军士哪里,让他们直接告诉俺,俺一定会过来帮你们讨回公道。”
他已经在陈州待了半个多月,再过几天,他就要离开了,陈州万幸没有发生大的瘟疫,只是死了几个人,这放在古代来说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是要走,但朱允熥却没有告知时间,只是不想打乱他们的生活而已。
PS:希望大家都可以点一下催更,和免费的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