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将家里装扮一下,到时候喜庆点。
“要。”
………
乡亲们也看得迷惑,都觉得跟着这个月凌家的日子不好过, 他们应该等得心急。可是看他们杀鸡杀鸭忙生意,日子照样,一点都不担心的样子就很奇怪。
难道已经稳了,就有人来反驳,举人哪里有这么容易考上的。
“我们乡下读书人不多, 考上秀才的也不多, 各村也就一二人,可是城里就不一样了,秀才那是一大把,再将整个省的秀才聚一起,也不少了,得好几千人。每三年都有人去省城应考, 你见谁中过?”
“我跟亲戚家的秀才打听过, 问他每回乡试取多少举人?他说每个省会取八十人左右, 有些出入但也不大。一个省有多大你们想想?省城人口本来就多,我们省有十多个府城, 算下来每三年我们府城也只有七八人中举,府城之下多少县城?我们荣平县城能有人中吗?就算有,你看看凌三郎他三叔考了八九次都没考上秀才就知道荣平人水平多高,你觉得会是凌三郎?别人考了十多回都考不中,他才考了第一次,咋能考上?虽说他这两年变得很厉害,但是要是考乡试得靠真才实学,我看悬。”
乡亲被他这直观的话说得无言以对,确实,全省人这么多,怎么会录取他这乡下小子。
也有些人才了解到乡试有多难,原先觉得凌羽能中榜,现在也不确定了。
后来这些天陆续有人上凌家的门,找凌父他们说话。问乡试真有真那么难考?是真的吗?问凌羽他把握多大?
凌母现在开心得无处发泄,遇到人来问话她叭叭叭一大堆,给他们讲乡试有多么多么难,讲得绘声绘色,好像她有亲自参加过。
不过她倒是识大局,没有将伍夫子说的那些话说出来,说了别人也不信。
成绩还没出来呢,就大嚷嚷跟别人说自家儿子中榜了,肯定会引人笑话,当然,要是出了什么事他们家也得负责任。
不过村里人看他这么高兴,肯定是凌三郎有把握了,问:“三郎考的很好吧?”
凌母眼一瞪:“你问我,我咋知道,我又不识字,他考的怎么样我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