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话题太大胆,他们记忆很清晰,首先不能一味推崇,但是也不能批判,先肯定帝王的功绩,再提出一些建议,帝王的功绩他们了解啊,这两年他们将帝王颁布的措施和法令都看的差不多,也是能写出来的。

凌羽从时政和民生入手,因为殿试的的策问非常注重时政和民生,虽然陛下换了个方式,但是其主要想问的还是这两个,从前面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很多考生都被这最后一句话给难住了,没转过弯来。

凌羽思索了好一会,便下笔写了起来。

嘉靖帝出完题目就躺在龙椅上观察考生的反应。

有人抓耳挠腮,有人眉头紧锁,还有些人直冒冷汗,他冷笑,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以后还怎么替他办事。

大多数人坐立不安的时候,沉着冷静的考生就先入了嘉靖帝的眼,他不动声色的记了几个人。

大约半刻钟后,那些迟迟不动手的考生也动起笔来,不过很多都是哆哆嗦嗦的,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到底想听什么?想听他们拍马屁,或者是对朝中大臣不满,想借他们将问题指出来……

难难难,虽然不知道该怎么答,但还是硬着头皮写下去,虽然是殿试,但还是有时间限制的,要是他们再不写,那可就写不完了。

在学子都拿起笔之后,嘉靖帝从龙椅上走了下去,准备看看这些学子都在写了什么?

贡士们虽然在写字,但是余光一直放在皇帝的身上,见嘉靖帝下来,都有些慌。

但也有些很镇定的,比如是勋贵出身,名门之后的,见惯了大场面。还有些是写着写着入迷了,根本都没时间去看嘉靖帝,也不知道嘉靖帝下来的。

比如凌羽这种的,他将心思全放在题卷上,想着如何措辞,根本都没注意到嘉帝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