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打算过两天等张俊豪堆完肥了,一起去坪水县请果农来水云村帮忙。
这两天正让苏姨父领着人,在果园入口处,建三间小房,刚好修路剩下一点石灰和糯米,有地方住才能请人家来呀。
虽然不是青砖大瓦房,但也代表了她的诚意。话说回来,她自己都还没住上呢,在这里谁家要是盖几间青砖大瓦房,整个村的人都羡慕不已。
杜晓娟在水云村的日子,依然忙碌且充实。
而沈伯在京城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
主要是内心越来越焦急,他从未来过京城,初来乍到,也不认识什么熟人,打听大家都知道的消息,简单。
他已经打听到,陆氏的父亲,陆博同是当朝户部尚书正二品,贺致远攀上的这棵大树,确实是个大靠山。
民间对这位陆尚书的评价,有褒有贬。有说他兢兢业业替皇帝掌管国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国库老没什么钱……
也有人认为钱都被他自己贪了,当然这都是空穴来风,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而姓李的官,京城喊的上名的就两个,一个是户部主事,李琦。
巧的是,他上任之前,这个位置一直是贺致远的,京官正六品也不算小官了,不知为何贺致远会外派到地方。听说还是他主动提出外派的。
对于遍地是官的京城来说,六品也不是什么大官,平民百姓哪会对这些小官那么熟悉。
而贺致远虽说走了两年多了,仍然有很多人知晓他,主要是因为当年他娶了户部尚书的小女儿陆皎月。
户部尚书唯一的嫡亲女儿,竟然嫁给了一个不见经传的外地穷小子,如果是状元郎也就罢了,一甲都不是,仅仅是个二甲进士及第。
当年这件事在京城官宦子弟中,掀起了一片小小的风浪。
百姓们知道后,还编成了故事,英俊书生娶千金小姐,给后面进京赶考的寒门子弟,一些美好的期望……
呸,沈伯听着以贺致远为原型,改编才子佳人的故事,忍不住在心里狂骂一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