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荣不卑不亢的回答,

“我是杜昌荣,这是二丫妹妹跟我同岁,这是苏强哥哥六岁了,我们都会背《三字经》!”

说完看着另外两个小萝卜,做了个手势,三人一起齐声开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县令大人走在前头,看着绿油油的大豆田,听着稚童小儿们的背诵,心里觉得大庆朝未来可期,希望大庆朝可以日益繁荣昌盛。

切莫被有些上位者,因一时的贪图享乐,而腐蚀败坏掉哦!

他们与来时的路走的不同,一路向前走到了清水河,又沿着清水河往桃源山方向走去,走了一会,就看到修建了一半的桥梁。

旁边有个桌子上摆着白开水,县令大人看到直接给自己倒了一碗,身后的人,想开口阻拦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县令大人就已经一口饮尽。

他笑着同他们说道,

“难道你们不渴?”

县丞心想,这都是那群贱民用过的碗,县令也不嫌脏?水更是连茶叶都没有……

他真不该跟着来的,这都什么事啊?走了那么久,连口水都没有……

不是看庄稼就是看庄稼汉干活……

但是他看着县尉,主薄还有其他人都一副阿谀奉承的模样,自己只好也拿起一个碗,假装喝了一口。

他看到县令慰问修桥的贱民,同他们说说笑笑,惺惺作态!

忍不住幻想着他当县令的模样,一定有那么一天的吧?

真希望他能早点升到县令,当个“土皇帝”,让这些人都巴结他,围着他转!

杜晓娟见说的差不多了,又带他们继续往前走,没走几步就到了桃源山,她最近还给桃源山建了个入门的匾额。

小路旁边也被她移植了不少风雨兰,这会刚好开花了,十分的赏心悦目。

村民们看到有一群人来到桃源山,最前头走的,一定就是县令老爷了,笑呵呵的,倒跟别人讲的不一样,看起来挺和气的。

不过他身后的几位官员,表情就没那么和蔼了,尤其最后面的两位,瞧着隐隐还有些怒气。

小东家说了,他们是不知道是县令老爷来的,不管是谁来了,低头干自己的活就好。

他们把心里的紧张,都化成动力,哼哧哼哧的,干的更起劲了。

县令大人看到村民们,在果园里辛勤的挥洒汗水,眼中充满赞赏,他在这些人的脸上,看到了一些同别的村里不一样的东西。

县令不由得思索起来,是什么呢?

如此辛苦的劳作,仍然干劲满满,朝气蓬勃,好像是精气神不一样。

更加的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不禁感叹,真好哇,若是大庆朝的百姓,都能这般就好了。

想着想着他又扭头,给了杜晓娟一个赞赏的眼神。

走到蓄水池时,他又停了下来,此时蓄水池里面蓄满了水,与旁边的沟渠连接,一些村民,直接从沟渠里面挖水给果树浇水。

这般建设,倒是省时省力了不少。

他停下脚步,冲着杜晓娟招招手,

“别站在那么老后面,你作为果园的东家,给本官讲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