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北伐开始,气运具象

“果然临安现在是卧虎藏龙,一位学院先生竟然是儒道双修的大儒。”中年道士轻声喃喃道。

“不过对方看着身体,也差不多油尽灯枯了。”

中年道士微微摇头,轻叹一口气。

在这方天地元气消散、气机隐匿的境况下,一旦遭遇实力相当的那些异化妖魔,就得燃烧生机拼死一搏。

他仔细查看了一番,好在对方成功将异化妖魔击杀。

虽然不明白为何会出现雷法,但这也让中年道士心生佩服。

从那击杀的妖魔残留的气息判断,此妖魔在那些异化妖魔联盟中也是强者之列。

中年道士暗自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若是遇上,恐怕也是够呛。

....................

弘历元年,朝廷下令,开始北伐。同时传令让大宋所有报刊,登报这北伐檄文

朕承天之命,坐拥四海,念及祖宗之业,北地尽陷敌手,朕夜不能寐。今当兴师北伐,复我大宋故土。

想我大宋,风华绝代,文明璀璨,然金寇来犯,占我中原,又有草原诸部,趁乱而起,致使北方大地,尽落贼手。百姓遭难,背井离乡,哭声满野。此等血海深仇,朕与万民,铭记于心。

金邦无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如今虽势微,仍负隅顽抗。草原诸部,凶悍残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吾等岂能容忍胡虏肆虐......

今朕决意北伐,举全国之力,集四方之勇..............志在讨回北方全境................天理昭昭。

一时间,大宋各地皆在宣读继文,激昂地调动着北伐的情绪。

在这二十年间,自新学变革以来,大宋的官家、朝廷大员、地方官员、学院,以及新学士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宣传着同一件事。

那便是——迟早是要北伐的,偏安一隅实不可取,此乃自取灭亡之道。

各种报刊之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慷慨激昂,讲述着北伐的必要性;话本之中,绘声绘色的情节令人热血沸腾,主人公们无不心怀北伐之志;甚至是那戏曲舞台,婉转的唱腔与精彩的表演,也在传递着北伐的呼声。

小主,

尤其是北方草原部落日益壮大,将金国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他们在北方肆意屠戮,所造成的各种血流成河的惨状不断传来。南宋的民众闻之,倒是人心坚定起来。

毕竟被金国下场摆着,一旦让国破这些年新学变革这些年后过的好日子可就没了。

而且下场凄惨无比,男子过车轮这斩杀,直接断绝了百姓侥幸的的念想。

在新学士子们倡导学说下,国力昌盛,宋人自强,方能避免北方那惨绝人寰的景象降临自身。

所以,在这二十年中,南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形成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这种忧患意识的笼罩下,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将来必定会发动北伐。

偏安一隅只能挨打的份,尤其是这十年新军在战场上初见成效,在与金国交手过程中,不断地打出胜利,让所有人的信心上来了。

当朝廷宣布北伐,传诵天下檄文时候,并没有引起恐慌,民间很平静的接受了,各个地方大城中粮价非常平稳,没有波动,当然这也是官府管控的严格。

在新学变革后,各种的商社,民间组织,各样的新奇事物增多,无法按照以前的方式父母官一揽子治理,毕竟现在税收,工坊和商业的相关税收,已经超过农业了,就连海上贸易税都日渐与农业税钱相当了。

估计过两年也超过了,所以面对官府越来越精细化,分类专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