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ai时代的冲击

自此,张冀每天早上都能吃到岳父岳母精心准备的早点,晚上加班都有热乎乎的夜宵。王桂兰的身体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还帮着亲家母择菜、洗菜,收拾收拾家。不舒服的时候就自己拉上帘子安静躺着。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究竟还能有多久,但是她不想给任何人再造成任何的负担。

天津总医院和北京协和的专家都提到了人工心脏,她一辈子讨好过不少人,可很多人却不知道她实际上不是个软柿子。一个寡妇独自带大儿子,让他念大学到娶妻生子,更多的是靠一股子执拗和坚持。她当时就跟医生翻脸了,能治就治,不能治了就直接说,别哄着孩子们再乱花钱了。医生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好像几十万谁家都能有似的。实际上,几十万对普通家庭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我儿子才工作了五六年,前两年工资还并不高,后面每年涨工资发奖金可又能攒下多少,再加上结婚生子,孝敬老人,孩子们能有几个钱?

后来,医生和孩子们都不跟她提人造心脏的事儿了,王桂兰根本不放心,每天在家里寻找蛛丝马迹,儿子媳妇她是了解的,越是没有动静越是要办大事儿。她心里着急,可一个无知无识的农村老太太,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干着急。

周伟红根本不知道人造心脏的事儿,看着张冀妈忧心忡忡的样子,先是给人家一顿数落,后来人家辩解,她从农村亲家嘴里听到了这件事儿,自己心脏也跟着不会跳了。

几十万?她敢打包票,自己闺女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手里估计几万块钱都没有。

“我那闺女是刀子嘴豆腐心,嗓门高泪腺低,咱们都老了,走到那一步还得听孩子们安排。你就踏实养身体吧,想多了也没用。”

下楼,周伟红把这颗大炸弹抛给了老伴儿,自己都脑瓜子嗡嗡作响,“要是你,你换吗?”

“我换!”宋建国说,“我还没跟你过够呢,我还想看着闺女儿子,孙子孙女再往后几十年怎么过的,远的不说,就说咱天津的早点,我都还没吃够呢,海河天天遛也都还没遛够呢。”

“所以你说张冀妈今天跟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啊?她是真不想换,还是有嘛别的想法?”

宋建国对老伴儿说:“有嘛想法都是正常的,谁不想多活两年,做父母对谁又不是真心疼孩子呢?奇葩的父母有,但都是少数,自己身上掉下来的是心头肉,孩子受罪比自己流血还疼呢。”

孩子们都去上班了,周伟红上楼的次数更频繁了。她跟老宋一致认为,这人啊要想体格好其实就弄明白吃喝拉撒四件事就行了,别的都是其次。要说吃,人老了胃口差了,那就得少而精。早上吃不了一套煎饼了,那吃两个鸡蛋吃点大枣和坚果行吗?豆浆不行,那就豆腐脑里放茶叶蛋。不能多喝水,不能牛奶咚咚咚地干,那来个酸奶加杏仁儿行吗?中午这顿饭,鱼虾肉蛋不能少,米饭里也得放点儿不同都豆子,馒头里也放点茯苓粉,炖鸡都时候来点儿人参、虫草,鸡蛋羹里放点枸杞虾仁儿....

让宋建国和周伟红两个老天津卫编程序是不行的,可问他们怎么能从饮食上养人,怎么让一日三餐更加讲究,怎么吃得顺口心情好,那算是找对人了。而且,天津人是真的热爱生活,这对他们两人来说,不是负担是兴趣和特长所在。

周伟红认为一个人总睡不着觉也不光是心脏的问题,还有心理问题。这快七十岁的盘头大姨,人生阅历中最拿手的一项除了做饭还是聊天。她知道这个心脏病人大都气血不足,说多了话费气,更多的时候都是她单方面输出,还把话题说得特别找乐儿,不得不说,这就是天津人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