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馆的扩展,李宝儿感到既忙碌又充实。她坚信,只有不断壮大慧养堂的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造福更多的人。
李宝儿决定对应聘的掌柜和学徒进行严格考核,既要确保医馆的运营得当,也要确保医术传承有序。
她设立了两轮考核,既有传统的问答,也有她精心设计的别开生面的测试,意在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第一轮:问答环节
在掌柜的面试中,李宝儿首先以常规的财务问题作为开场:“若医馆在一个月内诊金增加,但药材成本上涨,你会如何平衡收入与支出?”
这一问题不难,但张德忠回答得稳妥:“我会仔细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并分析药材的进货渠道,寻找质量好而价格合理的供应商,确保利润不被过度压缩,同时保证医馆的药效。”
李宝儿点头,但她接着提出了一个稍显刁钻的问题:“若病人经济困难,但又急需治疗,你会如何处理账目?”
张德忠思索片刻,答道:“掌柜的职责是管账,但若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会第一时间告知您,由您决定如何安排救助,我们可在账目上设立专门的善款记录,不让医馆因此受损。”
而对于学徒,李宝儿则问了一些基本的医理问题,比如药材的鉴别、急救的常识等。
一个年轻学徒被问及何为阴阳调和时,虽然答得颇为正确,但却有些生硬。李宝儿微微一笑:“医者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懂人心。你如何对一位生病的老人解释阴阳调和的道理?”这个问题让许多应聘者露出了犹豫的神情。
第二轮:别出心裁的实际考核
李宝儿觉得光凭口头回答无法全面了解应聘者的能力,于是她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情景考核。
她故意安排了一场“意外”:在考核的间隙,一位假扮的病人突然冲入医馆,手持一份账单,声称医馆账目有错,多收了他的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