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一支包围了罗楠的临时基地整整一晚,人数多达三万的北缅军队,正如汹涌澎湃的黑色潮水,自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般涌来。
这支军队阵容庞大,队列整齐得如同精密的机器。
他们身着统一的深绿色木质铠甲,笔挺的样式在黯淡的光线中隐隐泛着冷硬的光泽,在在这片土地上也能算是一层坚不可摧。
军官军装上的每一颗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领口的徽章在微光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峻光芒,彰显着他们的纪律与威严。
士兵们的脸庞被阴影遮住了大半,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格外醒目。
眼神中透着冷酷与决绝,犹如寒冬腊月里的冰棱,寒冷刺骨,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的目光坚定地锁定前方,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仿佛一切阻挡在面前的事物都将被无情碾碎。
他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沉稳。
“咚咚咚”的脚步声,如同重锤敲击在大地上,又好似闷雷在低空滚动,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节奏。
每一步落下,都扬起一小片尘土,无数脚步扬起的尘土汇聚在一起,在军队后方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灰蒙蒙的尘龙。
这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如同死神的鼓点,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罗楠临时营地众人的心房,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他们的心尖上。
营地中留守的人们,无论是站岗的哨兵,还是正在休息的战士,都被这阵脚步声惊得心头一颤。
那些刚被救出的人,恐惧的阴影,如同夜幕降临,迅速笼罩了整个营地。
营地外,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北缅军队从原始的投石车上弹射出来的石块、火球,如雨点般密集地砸向营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一枚枚石弹精准地落在防御工事上,砸得土石飞溅,原本坚固的地面被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
好在罗楠早有先见之明,在这几天争分夺秒地组织人手建立了不少防御设施。
一座土木结构的城楼高高耸立在营地边缘,足有十米之高,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顽强地守护着营地。
城楼的少量混凝土墙壁厚实而坚固,在炮火的轰击下,虽微微颤抖,却依然屹立不倒。
罗楠临走时留下的五千骑兵,此刻成为了营地防御的中流砥柱。
小主,
他们骑在战马上,身姿矫健,眼神中毫无惧色。
面对如狼似虎的北缅军队,骑兵们毫不退缩,手持利刃,严阵以待。每当北缅军队试图靠近营地,骑兵们便如离弦之箭般冲上前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拼杀。
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鲜血四溅。
战马嘶鸣声、士兵的喊杀声、武器的碰撞声,声声入耳,令人胆寒。骑兵们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了北缅军队的进攻。
然而,北缅军队人数众多,如源源不断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涌来,形势对营地守军越来越不利。
短时间内,凭借着坚固的防御设施和骑兵们的英勇抵抗,营地的防守还算勉强支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