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联军幕府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096 字 11天前

“尊上将军令!”虽然魏国实力不如齐、楚,但公孙衍自身那是声名赫赫,加之匡章、屈匄也是低调之人,其余众将也都识大体,大帐内气氛尚算和谐。

公孙衍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各国总算是卖他一个面子。他略一停顿继续道:“诸位都是善战之人,今日定策攻秦还须仰赖诸位!”公孙衍向着左右两侧拱拱手。

安平君赵豹率先开口,“诸位,我先说两点。其一,我等大军陈列于此,当日夜谨防秦军偷营!其二,当谨记秦乃虎狼之国,切不可因为联军势大而轻敌!”

“安平君老成之言,谨受教!”公孙衍拱手回道,态度十分谦虚。他也清楚军中多有将领求战心切,仗得就是人多势众。安平君能看到这两点,足以说明其绝非泛泛之辈。

公孙衍继续说道:“河水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其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且其又岩险周固,衿带易守,乃是秦国防御关东的最关键要塞。攻打如此一个坚固的战略要地,少不得要多费些思量!诸位可有破关良策?”

虽则联军有四十六万大军,如何攻打函谷关却是个大难题。

秦国地处关中,所谓关中,即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秦国便在这四关之间的关中平原,泾、渭两河从中穿过。奔腾的大河在云中而来,一路向南破山峦而出,出龙门峡谷后,澎湃向前,南遇秦岭峻峰,北堵中条山脉,不得不转而向东拐弯,在两山之间滔滔东去。大河南岸是稠桑塬,它是黄土高原上的塬的地形,顶部平坦如原,但高度十分高,四周峭壁陡立,大河从稠桑塬北面流过,紧贴着塬壁。稠桑塬上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常年雨水冲蚀而成的裂缝,便是函谷,其绝岸壁立,宽不过数米。东来的行人要进入关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只能从这条裂缝通过。

函谷关自西周时便已修筑,吴起任河西郡守时函谷关为魏所得,秦国被魏国锁在关中。秦王嬴驷即位后,将其从魏国夺了过来,函谷关自此成为秦国东面的门户,进出关东皆由秦。

函谷关,既是关,也是城。东门之外是弘农河,河水汹涌,自南向北,流入大河。要入函谷,须先过弘农河。出函谷关后,沿大河南岸而行,过陕城之后便是崤塞,再往东便分南北两途,南路经洛水北岸到达宜阳;北路沿涧河河谷而行,经硖石、渑池可达洛邑。

大帐内一片沉寂。

屈匄眼角余光瞥了瞥匡章,匡章眼观鼻鼻观心,似是在沉思。帐内诸将,他心存敬畏的除了主帅公孙衍便是匡章。临行前大王曾经关照过,要多注意齐将的一言一行,己身绝不可张扬。既然匡章没有出声,屈匄自然也假装沉思。其实按屈匄的想法,四十多万大军死磕函谷关便是,别的不干,用抛石器瞄准了城墙,早晚也会破城而入的。

公孙衍见众人都不作声,便继续说道:“魏、赵联军驻扎渑池,齐、楚联军驻扎宜阳,便将秦军东出的通道堵上了。只要此二城不失,联军便已立于不败之地。接下来该谋划的便是如何攻破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