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义回道:“我倒是想问田相,齐国伐燕意欲何为?”
齐国上下对于伐燕的理由早有准备,他说道:“当日燕军趁田盼被俘而攻我高唐,我王可还记着呢!”
说来说去都是糊涂账,谁也难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
明明是针对秦国,现在却演变成了五国大混战,樗里疾虽面无表情,心里头却乐开了花,五国之间争执越是难解难分,日后相互征伐的可能性就越大,秦国从中渔利的机会就越多。
魏王与公孙衍心里头也乐。赵与齐不睦,秦与楚争战,魏国正好坐观其成,最好是他们之间斗得天昏地暗,到时候魏国出来收拾残局,说不定又可以成霸。
和谈第一日就在五国大乱斗中结束。他们回去之后也都意识到这次和谈的对象是秦国,最要紧是从秦国那里攫取好处,怎么就自己人先斗起来了?
魏王与公孙衍深谈至半夜,第二日众人再度齐聚,公孙衍开场便言此次和谈,五国乃是整体,要尽早与秦国签订合约,至于五国各自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待何谈之后自己解决去。
众人也都认同公孙衍这个论调。黄昏时分,合约便大体谈成,秦国除却归还函谷关陕城、崤塞给魏,离石要塞给赵,两城给韩外,还要赔偿五国各五万石粮草。而魏国也要在齐、魏边境上择两城给齐,齐国才会放在齐为质的太子嗣归国;同时承认之前被楚国占据的汝水之阴算作楚国土地。
魏国给齐国的两城,其重要程度比之函谷关、陕、崤塞三城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也算作齐国参与魏国合纵的好处,最紧要是为了太子嗣能顺利回到魏国,毕竟魏王已经老了,作为国之储君,太子应尽早回国才是。
至于承认汝水之阴归楚国,也是无可奈何。汝水之阴在事实上已经是楚国土地,魏国若不出兵是不可能收复失地的,但它自己又不是楚国的对手。
三日后的三月初一,秦王、韩王、赵王与魏王齐聚函谷关,签订和约。轰轰烈烈持续了一年多的五国合纵攻秦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