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分裂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157 字 11天前

就在苏秦离开咸阳那天,远在郢都的熊槐也接到了云无心的飞鸽传书。对于张仪,熊槐还是很警惕的,是以他完全赞成云无心不能让张仪见到魏王的建议。

数日后,魏国大梁。

老魏王依然不能视事,虽然身为太子,魏嗣依然要事事请示公孙衍,他心中自觉憋屈。

于公孙衍而言,魏王不能视事,太子又无治国经验,自己身为相国理应事事过问。

太子府邸。

魏嗣面色凝重地放下纸条,怔怔地望着门外出神。

半个时辰前,家老在府门内捡到一支泥封铜管,他一看便知此是传递重要情报所用,便不敢耽搁,寻到正在后花园散步的魏嗣。

魏嗣追问可曾发现投信之人,家老只说不知。魏嗣愈发狐疑,赶紧拆开铜管看信。只看了一眼他便脸色剧变,心跳如雷。

魏嗣告诉家老今日不见客,便匆匆进了书房。在书房一坐就是半日,直到暮色四合时分,魏嗣才仿佛回过神来。他盯着纸条,脸色愈发凝重。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震骇,以至于他到现在依然觉得心中恍然,无所适从。

他的目光再一次聚焦纸上,只见上书:“楚欲并天下,秦亡则天下亡。楚欲以公子高制魏,公孙衍实暗助之。秦欲以河西之地予魏以结盟抗楚,望太子助张仪入见魏王!”

魏嗣对心中所言‘秦亡则天下亡’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即便楚国有这个野心,也不见得有这个实力对抗天下诸侯;再者,魏国乃天下之中,理应魏亡则天下亡才是。

信中所言公子高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原本楚国为了与魏国结盟,放弃了助公子高归魏。然而按照秦人所言,楚人实际并未放弃,而是由明转暗,并勾结魏相公孙衍行事。想想也是,公孙衍可是公子高的老师,哪有不帮助自己学生的老师?

魏嗣心中清楚,只要公子高还活着,只要公孙衍还柄政,他就不可能安稳地继承王位,尤其是在这段风雨飘摇的时间。毕竟,与公孙衍相比,他唯一的优势便是魏王之子。与公子高相比,他唯一的优势便只有年龄。马陵之战,故太子申为上将军,魏败,魏申殒命,这才轮到了他。

然而,这天下有多少国君是名正言顺即位的?

想到这里,魏嗣的心又悬了起来。他心中暗暗发狠,为了王位,自己必须警惕公孙衍才是。公子高以楚为后继,自己也应当寻找外援才是。同样是为质,魏高得到了楚国的支持,自己却没有得到齐国的支持。而今秦国欲与魏结盟抗楚,岂不正好可引为外援?

想到这里,魏嗣一颗心顿时又火热起来。张仪欲来献河西,与楚之魏自攻河西之谋相比,显然秦更胜一筹。魏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河西,岂不美哉?

依信中所言,公孙衍势必千方百计阻碍张仪入魏,更不可能让其入见魏王。

那自己所要做的便是暗中协助张仪进入大梁,见到魏王!

该怎么办呢?魏嗣在幽暗的书房中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