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齐宋伐魏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208 字 18天前

宋偃起身,向周最躬身行礼,朗声道:“宋国愿事齐,与诸侯合纵,共抗强楚!”

周最心满意足地离去。

几日后激情退去,宋偃一想到楚国的强大,心里头顿时有些发毛。这时他又分辨不清叛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害怕万一楚王怒而伐宋,而齐又不来救,他可真就成了笑话。

他找来上卿华阳议事,问解决之道。

华阳原本是反对叛楚附齐的,然而周最一番说辞也极有道理,他亦无从反驳。

沉吟半晌,华阳总算有了主意。

宋国可联齐伐魏,绝不可主动伐楚。至于是否参与合纵,当依势而定。

宋偃也不敢惹怒楚王,叹了口气同意了华阳两边都不得罪的路线。

只要楚王没有明确反对的事,那便做得。

伐魏,势在必行!

对宋国而言,其南有楚、东有齐、西有魏,泗上之地又不敢动,其若要拓地,也只好伐魏。

六月,齐宋出兵六万攻魏,夺取了三国边境上的数座城邑。

其实齐国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趁魏国势弱之机与其争夺对泗上之地的控制权。

这片区域地处齐、楚、魏、赵之间,原本有宋、卫、鲁、滕、莒等十二诸侯。自天下诸侯称战国,各大诸侯对泗上之地争夺日趋激烈,一些小诸侯便被大国所吞并。

譬如鲁国、卫国与滕国,如今几乎都只剩国都一城而已;莒国先是被楚灭,而后复国,最终还是难逃灭亡,成了齐国五都之一。

泗上诸侯自周初立国,一直延续数百年而不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方势力的角逐、牵制,以至于谁都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而吞并之。

齐国自田氏代姜之后,便有意侵夺淮泗之地,只不过先是魏国强大,而后楚国的势力范围也渗透到淮泗,齐国一直未能如愿。

而今楚国强大,齐国更要争泗上之地,而魏国便是最佳目标。

这是魏王高自即位之后第一次面对诸侯的入侵。

公孙喜的出逃让魏国一时之间无将可用,魏高有心自己领兵却敌,却担心魏嗣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