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百济贡物

小主,

李世民笑着说:“稚奴还小,此事需慎重考虑。朕会权衡利弊,再做定夺。”

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宫中围绕百济贡物及出使百济之事展开了激烈讨论。李承乾在东宫召集幕僚,商议出使百济的应对策略:“此次出使关乎大唐声誉与利益,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要了解百济的文化习俗,避免因礼仪之失引发外交纠纷。如同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李泰则在府邸中研究百济的历史资料,对幕僚们说:“我要在出使前对百济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与百济君臣的交流中占据主动,让他们见识到我大唐的智慧与风范。如同在战场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李治则在宫中缠着师傅,让师傅给他讲百济的故事:“师傅,百济有没有会魔法的人呀?”

最终,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暂不出使百济,先对百济贡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与百济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他对三位皇子说:“朕知道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抱负,但外交之事需从长计议。这百济贡物之事,只是一个开端,我大唐在外交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承乾虽有些失落,仍恭敬地说:“父皇英明,儿臣定当遵循父皇旨意,继续在国内努力学习,为日后的外交事务做好准备。如同积蓄力量的宝剑,等待出鞘的那一刻。”

李泰无奈地说:“父皇,儿臣明白。儿臣会继续钻研外交之策,以待日后为大唐效力。如同等待时机的猎人,时刻保持警觉。”

李治则高兴地说:“太好了,不用分开了。

这场由百济遣使贡金甲雕斧引发的事件,在大唐宫廷中掀起波澜,也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在外交事务的认知与参与上有了不同的经历与成长。大唐的外交画卷,也在这一次次的事件中,继续缓缓展开,描绘着与各国交往的多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