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在这里?”孟和音问道。
“前几日官府发出告示,上阳学宫向七国征收学子。凡是有意去学府的,只要拿上这纸招贤令就能进入上阳学宫。”宁宰说着,从身上掏出了一张叠起来的信纸。
听闻“上阳学宫”几个字,孟和音的太阳穴就不自觉地跳动起来,一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竟让她有些恼怒。
虽然恼怒,孟和音还是接下了宁宰递过来的纸。
纸页带了一些厚度,哪怕是长时间保存也不至于损坏,打开一看,上方写着:
“学宫百年,七国诸侯毕贺,诸子群贤,为后世开业,甚为光美。学宫思念先贤之意,常感于时,诸侯间隙,贤人竟不能以为学,旷日长久,于天下无利。今上阳国君特设恩典,学宫广征天下英才,无论国籍,皆为同等,尤为特异者,国且尊官,与之分土。”
大概的意思就是,上阳学宫刚成立时,七国庆贺。可是如今国家之间各有间隙,六国人少有去上阳学宫求学的,实在可惜。因此求国君恩典,广收七国的学子,若是表现优异,甚至可以在上阳国封侯裂土。
下面则写着一些具体征收的要求,诸如年龄,科目,考试一类的内容。
孟和音皱起眉头来。
宁宰问道:“孟小姐,这招贤令可有什么不妥?”
“没有。”孟和音被提醒,将纸折好递回给宁宰,“上阳学宫是个好去处,天下学子心向往之,当然没有不妥。”
“只是,上阳国说可以封侯裂土,等于把有才学之人全都留在上阳国,其余六国怎么可能让这招贤令流入国境内?”
宁宰笑了笑:“原来小姐在担心这个,这就说来话长了。”
“小姐可知雍城内乱?本身这招贤令也是不好进来的,只有州郡才能收到。但是自雍城内乱后,死了好几位官员,那一带便常有山匪作乱。国都新派来的官员就经常死在路上。”
“我们现在这个县令,原本只是一个给各城分发招贤令的小官员,便受到了山匪袭击,可是刚好有一对主仆经过,便将他救了下来,还跟他说姜国边陲只有咱们琼州安定,于是他便带着招贤令来了琼州。”
孟和音哦了一声,“如此说来,琼州是捡了个漏?”
宁宰一笑,“正解。”
可是孟和音担心的根本不是招贤令如何流入,她担心的是这个时间。上一世学宫也是颁发过招贤令的,只是颁发的时间可比现在晚了近一年!
当时七国关系微妙,自己在学宫之中也听闻了一些抵制招贤令的事情。这些抵制根本不重要,心有鸿鹄的人总是能够排除困难来到学宫,不出多久,其余六国的学子几乎占了学宫的一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当时大战在即,谁都想进入上阳国以求得性命乃至名利。可是如今提前了一年,难道……战争也会提前?!
孟和音被得出的结论吓了一大跳,却听见宁宰问她。
“孟小姐天纵奇才,不知有没有去学宫的想法。”宁宰的样子十分诚恳,似乎是怕孟和音犹豫,很快接着道,“小姐不用担心身份不便,听闻上阳国学风开放,女子也可入学,甚至也可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