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怎么证明她是她

里边有三台缝纫机,两个年长的和一个年轻的女人,三人在闲聊,看来生意不怎么好。

也是,这时候要么是家里有缝纫机,要么是手工做,花钱出来做衣服的真不多。

“你好同志,我想做棉袄棉裤,这里可以做吗?”

“可以,我先看下你的棉花和布够不够。”

年轻女同志接过包裹打开,看到里边的小碎花布和棉花,爱不释手的摸了摸。

“你打算做多厚的?”

这个秦安宁还真不知道,以前都是程芝兰张罗好的,她根本不用操心。

“同志,我是下乡知青,听说咱们这里冬天非常冷,不知道大家都做几斤的?”

那女同志倒挺有耐心,态度也很好,“有条件的棉袄棉裤怎么都得做2斤棉花的,没条件的就只能薄点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想想就感觉冷。

可两斤的棉袄两斤的棉裤,是不是有点太厚了?

那不得跟个笨熊似的?

秦安宁想了想,反正空间还有保暖内衣,不行她就穿里边,外人也看不到。

“同志,我都做一斤半的吧。”

那女同志瞬间两眼放光,凑过来压低声音问,“同志,那你还剩下的两斤棉花卖吗?”

秦安宁抱歉笑笑,“不卖,我这也是找人窜的,过两天弄到票还得还给人家呢。”

不出意外,她最少还得在这待六七年,这个啥啥都缺的时代,物资最难买。

她又不缺那三瓜俩枣的,才不卖呢。

那女同志叹了口气,也没强求。

给秦安宁量了尺寸,开票交款,一周后来取。

出了裁缝铺,秦安宁直奔邮局。

邮局里,邮东西的柜台前人最多。

有工作人员拿着锤子钉子帮忙钉打包箱子,还有的用针线现场缝包裹。

这种场景真的只有这个年代可以见到。

按照时间算,赵婶的信也差不多该到了。

打电话前,她先去柜台问了一嘴。

“同志你好,请问有没有和平大队秦安宁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