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县试后,还需通过府试,两轮考试均通过后,才能成为童生。
即便如此,童生也只是刚刚踏入读书人的门槛而已。
获得童生资格后,方可参加院试。
通过院试考试,便可获得秀才身份。
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通过者即取得秀才资格,并进入府、州、县学学习,因此院试也被称为入学考试。
获得秀才功名后,便享有若干特权,包括免除部分刑法,着方巾长靴,使用奴婢,见官无需下跪,免除部分差役和赋税,遇公事可直接禀见知县,并具备进入官学学习的资格。
所以这也是为何古代家庭,为何举全家之力,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获取秀才功名后,方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办的乡试。
主考官由皇帝亲自委派。通过乡试者即为举人,举人可以每月可享俸禄,具备做官资格。
若遇县衙传唤,举人可免于到场、过堂、下跪和受刑,并且不受死刑处罚。
此外,举人参加会试时还可获得路费补助,并免除徭役和赋税。
乡试过后便是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进行。
通过会试的士子将参加殿试,殿试的题目由皇帝亲自拟定,并在会试结束后的一个月举行。
大夏国新皇登基,宣布大赦天下,并决定在同年举行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一系列考试。
新皇求贤若渴,昭告天下:无论出身,只要有能力者,皆可参加此次科举考试。
因此,云峰计划在通过童生考试后,立即参加院试,接着是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争取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全部完成,免得自己还要再等三年又三年。
云峰骑着小毛驴,缓缓来到考场。他松开缰绳,让小毛驴自由地跑去玩耍,自己则经过检查,走进了考场。
县试为期两天,考完后可以休息一天,随后进行为期三天的府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