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山的希望

墓旁的相思 臭草根 3484 字 19天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走过地坪,跨过门坎,进屋放下所有东西,荷花的母亲在厨房叮叮当当响过不停的刷锅洗碗准备煮饭了,父亲在忙着给猪,牛,羊,鸡,鸭,鹅。准备晚餐。父母都是标准的农民,勤劳朴实,精打细算,虽自家很不富裕,但帮助和接济已经是成了荷花家的祖训了,也是一种习惯。全家就这样依靠父母的这一些品质把家里打理得条条是道,母亲在厨房听到有来人的脚步声,马上来小屋里一看说:

“回来咯,大家随便坐,稀客稀客!乡下就没那么讲究啊!”然后忙着给大家倒水。

荷花的母亲停了一会又一边递水说:

“回来好!回来好!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大家刚走了这么一段路,累得也不想说话了,休息了一会。

正前方的三间茅屋,因为父亲年老,已经很久没人打理维修了,也显得萎靡不振是的,中间一间的正屋,正屋的大门也没有,大门的两边是残缺不齐木花窗雕刻得十分精致,木花窗的四周是打了补丁的木板墙壁,这显然上世纪的主人也是很粗错的人家,从敞开大门一眼就可看到正堂上香堂字样。“天地君亲师位”几个非常醒目的大字,但都很长时间,多处存旧破损失修,纸张也发黄变色了。在香堂的前方下是一张一米左右高的四方桌,但都十分破旧,四方桌上摆放了一四方香炉,许多残香枝插满了整个香炉。香堂的两边都有一张十分古老又十分破旧的床,床上的布置打理也十分整齐而且十分干净,被子打了无数个补丁,从这些补丁的每一个线脚来看,都是出于家庭内行之手,而且也是一个爱好讲究之人,虽说这些补丁色彩各异,补丁的线脚却非常精细,每一条合缝都非常精彩又恰到好处,行成一道道十分优美的图案,有的像凤凰展翅;有的像二龙抢宝;有的像蜻蜓点水;总之,使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中堂上的屋顶全都是稻草盖的,多处也有大小不一的洞,一看就知道主人十分忙,还没有来得及修补。正屋与小屋之间的木墙穿板到处都烂得补了不知多层了。

正屋两边各有一间小屋,在这前排的两边各有一排木制圈,左是养猪的,右边是养牛的,圈里猪牛羊,鸡鸭鹅一见有人就一阵乱叫,认为是给它们送吃的发出一阵感谢,当它们知道是百废好意,就会垂头伤气下来,在其中间就一块十六七个平方大小用石板铺的石坝。这一块石坝可以用来晒粮食和杂物,也可以用来人们休息乘凉。

荷花,王忠于三兄妹走进左边的小屋,找了凳子和椅子让大家坐下,这些都也蒲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然后找东西擦了擦坐下,其余的到了右边小屋找位置坐好,大家等王忠于三兄妹把老人按排好,一一的去跟老人安慰几句,然后留下王忠梅照顾老人,又回到荷花家,和大家相互的攀谈着,左邻右舍的乡亲们见有人这么多人来,一下子把整个石坝和房屋都围了个水似不通,一些跟随大人来的孩童,总是躲在大人后偷看,偶尔也跟随大人们依依呀呀的说过不停。左邻右舍的人们又从家里拿来一些鸡蛋面条,也有人抱来干柴,然后烧火帮忙给远方的客人一顿鸡蛋面。大山的人们都是这样好客的,“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易乐呼”。他们知道每个客人到这大山来的不易,每一个客人的到来都会增添他们的喜悦和锦上添花。

在左边的小屋旁边还有一个厨房,厨房里一切厨具都十分齐全整齐,在一个摆放着大中小三口铁锅的灶台上,一口口大铁锅正在冒着热气。

中铁锅里是老乡拿来的油茶根熬了一锅油茶汤,这油茶是十分讲究的,那茶根配料一定要腊猪肉,选择茶叶也十分考究的,要茶叶用恰到好处的水把茶叶煮好了,然后用南木瓢把茶叶搓烂,搓得越细越好,用力也不能过大过小,过大过小都容易受力不均匀,导致茶叶粗细不均,口感十分差,回味力下降。直到把茶叶里水搓干形成茶叶巴才算茶根形成。茶根形成后然后用东西装好密封,选择装的东西也最好是木质的。

最后要吃的时候就打开密封罐,用多少舀多少,然后在弄好的油茶里可加一些香酥豆一类的东西都可以。中铁锅里的油茶也滚烫了,几个年轻的乡亲妇女在每个小碗里放了一小勺香酥豆,然后把油茶放进碗里递到众人的手里。

这就是大山人的带客之道,也是大山人的独特的方式,这种带客一般是关系要好,身份高贵特殊才有这样的待遇的,通常情况是享受不了的。

但这茶也不能好喝就多喝,多喝就容易醉,这茶醉比酒醉更厉害哦!走进大山的人们千万记住莫要多喝!黄丽娟还是小时候喝过了,今天旧味重温,赞不绝口。

又给大山村的乡亲们带来一道风景!因为乡亲们很少见外面的人来这大山,何况黄丽娟还是县里的领导,祝总工,杨师父他们都是人物,也从未见到有这么豪华的小车在这条很不像样路上跑过。

小主,

一起来帮忙提东西的乡亲们,他们谈起在山下崎岖的公路上,停靠的车子很难看见的。他们不得不佩服荷花,悄悄的议论起荷花来,“种瓜得瓜”,大家都向荷花投去羡慕的目光。大家吃了一大碗鸡蛋面条,接着又是一碗把油茶喝,黄丽娟弄了一小碗,望了望大家说:

“你们不要这样,随便点,大家都很忙很累,我也是农村人,知道农村的不易。现在我会经常来的,大家要转变一下思路和观念,有时间我会给大家讲的,我们全家都回来了,今天时间也不早了,辛苦了大家的热情款待,这山路不好走,灯光又不是很好,我们得赶回去了。以后有很多见面的机会了,谢谢大家了,再见。”

左邻右舍的乡亲大帮小补的收拾碗筷。有的又谈起荷花,话也无法收拾,有的问王忠于毕业情况,将后的工作定向,有的问王忠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情况,还有人问哈尔滨是哪个国家的,也有问王忠梅在省城读书的费用大不大,总之无话不说,也总想找个话和大家攀谈几句。

等大家都收拾好了,江松,李忠叔他们也要走了,黄丽娟,祝总工,杨师傅走到荷花前说:

“荷花,你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就回去了,保重身体,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