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子发光

墓旁的相思 臭草根 3435 字 13天前

然后加工,怎么出售,那时收购这些东西都是供销社,油桐和木棬籽是属于粮食局下的仓库收购,叫统购统销。

加工半夏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掏来的新鲜半夏要放入小量熟石灰,半夏是有轻微毒性的,长时间搓洗,手带麻痒。

搅拌均匀后冲洗搓洗,把半夏外皮去掉干净。

搓洗也挺讲究的,用力要恰到好处:力道过大容易把半夏弄坏;力道过小,又去不了皮,影响质量。

冲洗干净后直接把它用火或者太阳暴晒干,当然最好是太阳晒,用火烤就更要小心,除了要注意火大火小外,还得小心烟,反正不能弄黄色的。

相比之下,木卷要简单得多,一是它不需要任何加工,二是掉在地面上的多又广,还有就是木棬籽捡来就可以卖,不需要任何加工,三是木棬籽还可榨油或换油,万一多了,可以换点油来调理生活。

油桐就要差一点了,因它果实大,掉在地面的就少了,偶尔有都时常被油桐树叶盖了,所以得刨开叶子,而且还需要加工。

这些药材的加工来说相应麦冬要简单得多,只要把它的根果掏出来,把根上的颗粒摘下来洗干净,然后晒干就行了,可麦冬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间,采收也不是很容易的。

这些东西只要有足够干就可以出售了,正常的质量好的是颗粒大小均匀白色的。

当她知道供销社收猫皮(一种用来糙纸用的原材料),而且价格还高。

可是要采集它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帮助王忠于,在她本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天生性格又多增添了一份勇敢。

有时王忠于为了照顾母不能去,她就自己去,最近越多的人都上山釆收,要到更远,更危险的地方才有。

她每天就这样匆匆忙忙的,一放学就背上背篓上山,爬峭壁采集,然后把采回来的猫枝再扒皮。

把扒下来皮第二天晾晒干,最后打包拿去供销社卖掉,采集猫枝皮的特点是越危险的地方越好又多,既粗又长,通常一般的地方被采集干净,采收这些东西的人多得很。

一到秋天都是人们大忙的时候,荷花就更加繁忙,因为很多东西都秋天采收,所以荷花就要抓住秋天的机会,比如可以去捡人们掉在地上的油桐果,木棬籽等等。

把捡回来的油桐果堆放在一起来等待外皮烂掉后,然后再把里面的籽从里面弄出来烘干,壳里有一颗大大的白色果仁,不需要弄出来,干后就拿去炸油房,供销社卖,油房的师傅用它来炸出来的桐油是工业用品(广泛用在工业上),又是很好的木制品防腐剂。

油桐用途十分广泛,榨出来的油除了是工业用品,还是很好的的防腐剂。

还是医药用品,比如它的脚油又是很好的外用药,还可以用来照明。

就因为这样,荷花常常把脚油收集起来放进一个瓶子里,等到夏天,蜈蚣出没时,捉上一两条几条的,放进脚油瓶里浸泡一段时间,用涂皮肤外的什么红斑疙瘩之类,有很好的疗效。

而且又可以作照明,照明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油桐籽直接用什么串支起来,点燃籽就行。

另外就是用桐油制成桐油灯,用特制或土制陶瓷碗(破好都行)作灯盘,放进桐油,然用灯草或绵花加工成条放入灯盘里就成。

油取后的油料又是农作物的肥料。

同时又可以捡木棬籽,然后把木棬籽卖到炸油房,供销社,木卷籽也是工业品(木卷籽那时主用于制作肥皂),同时还是食用油(当作食用油时要小心,此油具有轻微毒性),做食用油时要特别小心,熬油必须要熬到油泡一点没了,才可以下菜,不然吃了容易拉肚子。

木棬籽油也同样可作照明,除了灯盘外,可以做成油辫,这种油辫适用于大型场合,大山一般都用在玩龙灯会时,用此油辫。

可王忠于家是这种油都吃不上的,一年没沾上几顿油星,就是偶尔吃上一顿这样的油,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唯独只有过春节才有这样的高档享受。

木橡籽虽是烤酒原材料,但用它来烤酒也少,原因它烤出来酒不售卖,不好喝,收购的价格低,通常都是不选择它采收。

就这样荷花为了筹足了王忠于和自己上学的所有费用,费尽心机,千辛万苦。

那时的学费一二年级两元五角,三四五年级才三元八角,就是初中也只有七八元,没有六年级。

可王忠于家也拿不出来,年年被评为困难户、救济户,王忠于的学费也大多数减免。

但除了学费,家庭作业本,晚上要学习还得照明,王忠于家又没有钱买煤油,他家晚上一直没照亮过,到晚上全家人都蜷缩在很破的被窝里。

通常都是在需要时用稻草把,或者向日葵枝干,或者其它的,反正只要是基本可以能照亮的都用,这些东西都只是用来照顾王忠于的母亲用,至于煤油就没有了。

荷花(现在人们把她的姓取了)平时在卖油桐果籽时,留下几粒用来照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时的学校也要搞勤工俭学,还要支援农业第一线(简称支农),集肥哦,支援愚公移山哦等等。

使俩知道了油桐籽,木棬籽,陈皮还有其它可以卖钱的,于是,荷花除了上学就去拾。

把拾来的除了交上学校的,余下的就卖掉凑学费。

王忠于也除了把母亲照顾后一有空闲时间也去拾,反正他们俩随时都在寻找机会挣钱,哪怕是几分钟他们也不会放过的,然后把拾得这些东西拿去卖掉。

这样在荷花和王忠于的共同努力下,不但学费还可以解决晚上照明,还可以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多余的用在这些地方。

比如买几颗大针小针,买几串线,那时的大长针两分钱一颗,小针一分钱两颗,蓝线白线一角一串。

买这些补补衣裳裤子,大长针一般用补被子大型东西。

那时人们身上的衣服不知打了多少补丁,一件衣服穿了又穿,补了又补。

加之洗料又缺,一块肥皂是卖不起的,这就是虱子(附在人身上的吸血的一种小动物),跳蚤(也是一种吸血小动物,它能跳跃)和臭虫这一类寄身虫常年依附近衣服上,这些寄生虫都有毒性,臭虫更具有毒性,把人身上的血吸了之后,不但痒,而且起很大疹子,还容易感染,而且这臭虫也能飞,很难捉作。

这些寄生虫种类繁多,人畜身上的又不一样,又是人畜共养,所以当畜牲身上的这些寄生虫一但附在人身,就更使人相当的受不了。

衣服的破烂,补丁的繁多,洗料缺少,使寄生虫有机可乘,好躲藏,这些都是寄生虫繁殖的最好条件。

由于家庭十分贫穷,买不起和用不起洗涤的必需品,虽那时只有肥皂,一块肥皂也要四毛五分钱,可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因而在用钱的选择和安排上就让王忠于家受到遏制,稍有不慎,全家就会陷入极度生活泥潭中。

就这样在各种极度慌乱的原因和困难条件支配下度日,一时的凑合和一种习惯也就自然存在了。

这只能对一般人而言,可对王忠于来说,这些又算不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