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
王逸解释道:“这个时候秦始皇东巡已经进入旅途的后半程,回咸阳的路上经过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起了打捞周鼎的念头,然而数千兵士下水打捞都没有收获,人和鼎都没有上岸。”
文姿仪慢慢皱起了眉毛:“不对吧······”
“哪里不对?”王逸有意引导她发现什么。
“时间好像····对,是时间上不对······按照秦始皇东巡回咸阳的顺序,明明是先到的琅琊,而后下一站才到的泗水,可徐福是在琅琊提出的东渡请命,那等秦始皇一行人抵达泗水的时候,徐福应该已经不在他左右了啊,为什么你觉得徐福仍然亲临了泗水呢?而且我虽然不了解泗水捞鼎,但是和剧组在琅琊拍戏的时候,确实在海边看到了一块刻有徐福东渡起航点的石头,那里旅游的人也很多,徐福从琅琊出海,怎么会绕到泗水再跑回琅琊多此一举呢,除非那块石头是······”
王逸肯定的点点头。
“没错,那块石头是现代后立上去的,史料中其实没有任何记载,事实上,关于徐福东渡,最明确记载的只有时间,不仅东渡的终点没有考证最终石沉大海成为历史之谜,就连徐福东渡的出发点也没有定论。”
王逸笑道:“不过姿仪,你真是聪明,我原本就希望你能指出琅琊和泗水两地时间顺序上的不合理,没想到你果真就指出来了。”
文姿仪嘴唇上扬:“还‘没想到’?你还没习惯本姑娘的聪明嘛。”
“确实冰雪聪明~”
轻松了一刻,王逸重新正色:“但即使琅琊那个起航点是后人为了旅游收益立上去的假货,但秦始皇的车队先到琅琊再南下抵达泗水的顺序却假不了。从一般的逻辑来说,徐福确实应该停在了琅琊没有前往泗水······我时常在想,如果徐福不是在琅琊提出的东渡计划,而是在泗水提出,那么就可以直接确定他到过泗水,一切也就全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了,但他恰恰没有这么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姿仪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这么肯定,徐福就一定陪同秦始皇到了泗水呢?”
王逸立起了两个手指头:“有两个理由。”
“第一,秦始皇东巡这一趟,出发之前大致已经制定了巡游的几个主要地点,例如到泰山封禅,于琅琊立碑记功,这些是必做的事情。始皇帝这一路当然既有事先计划好的,也有临时起意的即兴想法,比如免除琅琊百姓十几年的赋税徭役,就是一时心情大好所赏赐的意外之喜。而泗水彭城作为返回咸阳的一个关键节点,百官不可能在出发前事先漏掉这个地方。其他人也许不知道泗水有什么,但作为方士的徐福不可能不清楚周鼎遗失在泗水的传说,所以我猜想,他必定料到始皇帝这一行八成会去泗水打捞周鼎。”
王逸手指指向地面上那些河道两侧的小人:
“始皇帝要在泗水捞鼎,并不是说捞就捞的。那个年代,一路上歌功颂德尚且要祷告祝词,在泗水派兵士大张旗鼓地下海打捞,势必要惊动一方神灵鬼魅,因此事先必须安排有能的方士众人告慰水神,筑土台,立石碑,经过纷繁复杂的祭祀仪式和祷告,捞鼎的计划才能开始。你想想看姿仪,这么重大的祭祀流程,身为秦国最上位的三位方士之一,徐福难道不应该在场压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