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句话,哄的郝白飘飘然。本来,郝白一听说又有人结婚要随份子钱,脑袋为之一疼。近段日子,从史家强到刘步云再到景雨,同学们纷纷结婚,郝白连续放血、且一出双份——还要替二胖垫付,囊中为之一空。没想到老齐家也喜事将近,算日子和刘步云景雨还是同一天,心里大骂算卦先生,看来都是一个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选的日子都是一天,一点也不考虑民生疾苦。后来,听到“衣锦还乡”云云,郝白泰然受之,心下得意,区区礼钱也就不以为意,甚至还感觉随得少了,有失体面。更何况,去趟楚鹿乡,还能见见小尹,耳鬓厮磨,缠绵一番呢。
郝白本来想坐公交车回楚鹿乡,一想自己这次是“衣锦还乡”,坐公交车既没有派头,更没有面子,于是为了露脸,厚起脸向王茂田要车,说是为了编好《文宁教育周刊》,深入一线去山区采采风。
王茂田在教育局混迹多年,自诩股肱重臣,其视郝白,如韩嫣之于汉武帝,薛怀义之于武媚娘,虽然看不起,但也惹不起,赶紧安排一辆上好的公车,供郝白随意调用。
再回楚鹿乡,山如故,水如故。本来,郝白想驾车长驱直入乡政府大院,但进入楚鹿乡主街,望见乡政府大院高墙,忽然想起月夜逾墙、田野裸奔之往事,忽而怯阵,临时决定直奔老齐家。
齐高山家就在镇上,与路老六家一街之隔,房屋破败,古道狭窄,街巷幽深,汽车难进难出。郝白为自我增光,不肯提前下车,执意让司机驱车深入。房上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村干部的歇斯底里:“为了未来!为了子孙!为了蓝天!不烧劣质煤,请广大村民积极监督举报!”嗡嗡回响,久久不绝。
这时临近中午饭点,街巷里不少人望老齐家而来,吃饭捧场。郝白摇下玻璃,一边亲切地与乡政府诸故人打着招呼,一边提醒大家闪展腾挪,小心车轮轧脚。
老齐家门口,灯笼高挂,音响轰鸣,青石板街上摆着一长溜八仙桌,静候嘉宾。齐高山正在门口抓耳挠腮,既怕桌多客寡、颜面大栽,又恐狼多肉少、招待不周,忽见有车驶进,竟然是郝白乘坐专车而来,一时大喜过望,四处宣扬,将郝白的公车私用,上升为“我们乡的老领导武书记、我们教育系统的新领导武局长,毕竟没有忘了我这个老部下,专门安排了贴身的郝秘书、我们的好兄弟,来给我老齐道喜,何德何能啊啊我”。赶紧将郝白奉为钦差,延为上宾,坐到主桌主席。
不多时,宾客齐至,众人团坐——该来的总会来,不来的必不来。其中以教育系统为主,毕竟齐高山现在是名义上的教办主任,各学校、各老师都要买账,郝白一瞥,坐中很多都是故人,一开席,免不了有人过来敬酒,郝白免不了过去回敬,一来二去,不多时便有了醉意。
席到多半,只见山底村侯老支书黑头黑脸地闯进来,哈哈笑道:“俺来晚啦!”在齐高山招呼下,径直做到主席,边自罚酒边解释为什么来迟:“老子也想早点过来讨杯喜酒喝呀!不巧,上边来人要查劣质煤回收情况。呀!谁不知道谁呀,俺山底村穷山恶水,有本事的都挤到城里了,剩下的都是老头老太老不死,只烧得起劣质煤,你去没收他?那还不要了人家命啊!没办法,俺只好自掏腰包,到黑镇买了点劣质煤,用这个来顶缸充公!不巧,买的时候人家给的煤品位高,品质太好了。太好了也不行!咱要的就是‘劣质煤’么!人家上边查的也是‘劣质煤’么!太好了蒙混过不了关,又去换了一遭!狗日的黑镇的煤是真好,好不容易才凑齐了一车劣质煤!迟到了!我自罚三杯!”一饮而尽,再对郝白:“来来来!郝同志飞黄腾达了!俺再敬你三杯!”郝白勉强喝下,想问问侯老支书他儿子有没有消息,但却舌头打结,说不清楚。
忽然,门外“咚咚咚”震天响,鲁大海兴冲冲跑进来:“老齐,看看怎么样?”众人拥出去看热闹,郝白醉眼朦胧,看出那辆车,正是“大阅兵”时的那辆212吉普车,而今竟摇身一变,焕然一新,已然改造成了一辆礼宾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