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暂时解决,谢岳平和余素敏并没有松一口气,还有顶替的事在等着他们。
他们问过谢泷西哪里听来的捕风捉影的话,谢泷西就笑着说,她相信他们,等她工作了,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两口子哑口无言,只能暂时把这事放下。
“我就知道生她来就是讨债的,当初就应该直接溺死她,省得现在来气我。”余素敏夜里一想到谢卫红可能要去下乡,就心疼得直抹眼泪。
从来没有离开过她身边一天的孩子,她怎么舍得。
两个女儿在谢岳平心里的份量,自然也不一样,比起从小在他们身边教养长大的谢卫红,只是长得更好一点的谢泷西委实没有多少价值。
谢岳平很快有了主意。
隔天下班,余素敏推着自行车刚到院子里,就跟邻居闲谈起来。
“工作是有眉目了,可是小西的文化程度是个大问题,至少得是个高中毕业才行啊。”余素敏说起来就直叹气,一副操碎了心的模样。
又忍不住跟邻居诉苦,“孩子没在身边养大,就是不贴心,总觉得当父母的偏心,没有尽力,她哪里晓得,我和她爸有多愧疚,多想补偿她。”
说得余素敏都有些动情,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邻居们一听,学历确实是个问题,每年毕业的孩子太多,工作太少了,厂里好些高中毕业的孩子,一样分配不到工作,得去下乡的。
当父母的再使劲,也得孩子能匹配得上才行。
看到大家惋惜的表情,余素敏心里暗爽,跟她斗?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余素敏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村什么情况她能不清楚,男孩能读书的都不多,谢泷西一个捡来的孩子,能给口饭吃,已经不错了,谁舍得掏钱供她读书。
再则农村读书一般都晚,中间休学辍学是常事,高中毕业起码是二十左右,谢泷西才十六,单从年龄上算,都不可能读过高中。
她和谢岳平私下猜测,捡谢泷西的家庭本身有两个儿子,八成是捡回去养着当儿媳妇的。
书不可能给她念,顶多夜里上个大队组织的扫盲班。
余素敏和谢岳平已经忘记,谢泷西到沪市的第二天,就给她养父母家里写了平安信,字写得还不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