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村姑采茶忙

并且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的一百亩茶场的产量最大化,利润也能最大化!

出头的椽子先烂,好东西是否卖出去,得视以后的情况再定。

“二哥,现在别纠结这个问题,你自己还说上次带去党项的茶叶,质量上乘的卖不出价,反而是普通茶叶销量更好,这有什么可惜的?”

赵二郎知道赵信在顾左右而言他,“你明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已经有很多人来问过,咱雁芙楼第一次拿出来那种炒茶,还有没有,他们能高价吃下的。”

“二哥啊。”赵信语重心长地说道,“就凭咱这一百亩茶山,根本没有办法和江南的大茶商碰啊,一旦碰上就是粉身碎骨,他们现在能好好和你说话,能处处巴结你,一旦他们学会炒茶技术,他们能瞬间把咱家吞没,甚至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咱就说那种茶叶是一个意外,现在谁也做不出来了,他们来擦钉子,来茶场得到的机密,也是和他们的生产工艺差不多的东西!”

砖茶和现在流行的团茶,工艺差不多,只不过团茶要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制茶工序:“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大乾的茶叶也是差不多的工艺,而喝茶的时候,则是取茶叶研磨成粉,弄成抹茶那个样子。

而赵信的砖茶,就少了捣,在其他茶商看来,就是偷工减料。

“二哥,好东西就得自己留着,别拿出显摆,可懂?”

懂,赵二郎怎么会不懂财不可露白的道理,他就是单纯的觉得可惜。

一百亩茶园的产量,丰产之后,能达到年产两万多斤的茶砖,在全靠人力的赵家村茶场,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活。

在加上赵信对茶场树苗的狠,对饮茶人的无情,所以村里妇女们,在茶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也是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