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风清月白偏宜夜

剑雨临州 往也 2838 字 18天前

明哲松了口气,总算保住了一命。

鸢儿话锋一转,“当然,如果故事不满意,哥哥还是跑不了!”

-----------------

道宗抚摸胡须,看着面前乖巧可爱的小清寒,心中却有些发愁。

小主,

凌云那家伙翅膀硬了,他是管不住了,但师门不可一日无徒!他就这么一个徒弟,日后肯定是要继承天师门的,但这孩子的资质……一言难尽。一套剑式要学两个月才能记住,更别提法术了,没人领着,连回家都能迷路。也不知凌云当初是怎么教的,为何他在的时候,清寒便能学得快,他这一走,清寒便回到一窍不通的样子。

“唉,朽木难雕!”道宗叹息道:“飞雪,你可丢给我了个大难题!”

道宗心中苦笑,对着小清寒谆谆善诱:“有句话叫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清儿,你可知这是什么意思?”

小清寒眨了眨眼睛,诚实地摇了摇头。

“唉!”道宗长叹一气,耐心给她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小清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表示她明白了,然后牢牢记了许多年。或许她并不聪明,也没有天赋和才能,但却比任何人都更有恒心和毅力,更耐得住寂寞。她在与世隔绝的桃花坞中,安静而努力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于是铁杵成针,朽木开花。

“师父,我一定会成为出色的天师门传人!”

“好孩子,你已经是了……”

-----------------

快到晌午的时候,灶房里突然冒起了滚滚浓烟。

明哲匆匆赶到事故现场,发现鸢儿正灰头土脸地从里面跑出来,心中顿时生出不妙的预感。

“对不起,我……”鸢儿刚想解释,却被明哲打断:“没事,先灭火!”

“啊!”鸢儿先是一愣,后又回过神来,“是,要先灭火……我去打水!”

万幸灶房外的院子里常备水缸,几桶水泼下去,火势总算得到了控制。这时明哲才有余力去关心鸢儿那边的情况,只见对方提着水桶匆匆跑来,然后脚下一滑,当场表演了个平地摔,水洒了一地。

鸢儿跌在地上,手中兀自紧紧抓着水桶的提手。慌乱中,她抬起眼,恰好与明哲望过来的目光对在一起。

场面有些尴尬。

明哲下意识移开视线,接着反应过来,急忙过去搀扶她。鸢儿低着头,脸色白白红红的,说不清是愧疚还是羞耻。两个人都低着头不说话,默默把灶房的火灭了。

灶台附近的墙壁还有上方的屋顶都被烧得乌黑,梁柱都被烧烂了,看来需要一场大修。

“都是我不好!”鸢儿小声解释道:“我方才见锅里起了火,想要拿水浇,却错拿成了油……”

明哲心想这题我做过,上次往滚油锅里倒水的也是你。然而面对满脸自责和愧疚的鸢儿,到嘴边的话就变成了:“没关系,不是什么大事,下次注意些就是了。”

“可我总是迷迷糊糊的,什么也做不好!”鸢儿却不肯放过自己,十指用力掐着衣袖,指节都泛了白,“院子里的梨花开了,我想给大家做点梨花酥吃,结果却弄成这样……”

一只手伸到她脸前,给了她一个响亮的脑瓜崩。

“都说了不怪你!”明哲冲她露出无可奈何的笑容,目光中尽是宠溺,伸出手,“走吧,先去换身衣服,然后我们去镇上买梨花酥。”

鸢儿愣了愣,“啊……好呀!”

天生迷糊不可怕,有人嫌弃,却也有人当成宝,捧在手心。

-----------------

入秋之后,天气便日渐转寒。

汴河上的白鹭开始向南方迁徙,连平时呱噪无比的青蛙也纷纷钻进土里,准备越冬。

诗瑶买了一艘乌篷船,平时无事便泛舟湖上,静静地观赏这片优美而安宁的天地。

直到有一日,一名画师找上了她。

画师正在画一幅汴河秋景图,原本已完成了大半。然而不久前他再次来汴河取景,却恰巧看见了泛舟的诗瑶,一见难以忘怀,寤寐思服。

他想要将她画入画中。

“姑娘与这天地似乎并非在一处。”画师将自己的苦恼告诉诗瑶,“我实在不知该如何下笔。”

“我不懂丹青。”诗瑶冷漠地回答:“你问错人了。”

她出身不俗,怎会不懂书画?只是无心罢。

画师并没有轻易放弃,自那以后,每当诗瑶泛舟湖上,身后必定有一双牢牢跟随她的眼睛。不过那画师也只是远远看着,并不会上前与她搭话,她也就容忍下来,只当做对方不存在。

秋去冬来,一转眼就是数月过去。鸟兽尽皆蛰伏,连游人也少了许多,汴河变得更加安静和冷清。

诗瑶自幼在京城长大,早已习惯了寒冷。她买来一只小火炉放在船上,在火炉边温酒发呆,一坐便是一整日。

画师再一次找上了她。与数月前相较,他看上去憔悴无比,仿佛老了许多。

他双手捧着一幅画卷,请诗瑶展开一观——是那幅汴河秋景图!

诗瑶在画上找了自己的乌篷船,然而乌篷船上却是空无一人。她转头看向画师,发现对方已然泪流满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果然如此!”画师指着诗瑶,似哭似笑,“你本就是画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