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既繁盛又遭遇灭绝的奥陶纪

灾难过后数十年,被击碎的气体分子重新组合,形成一种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遮天蔽日,遮住了50%的阳光。地球失去了阳光的照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动物的卵无法在低温中正常发育,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阳光照射忽然下降,气候变得很不稳定。海水产生巨大波浪,搅得动物不得安宁。直壳鹦鹉螺想去深海避难,但深海的水压很大,高水压将直壳鹦鹉螺不坚固的外壳压碎,这样它们只有死路一条。而它们的近亲鹦鹉螺有着坚固的外壳,使它们能够幸免于难。

灾难发生十年后,水温由原先的25摄氏度下降到10摄氏度,杀死了更多浮游生物,加速了食物链的崩溃,但食物需求量较少的小型动物却不觉得饥饿,所以在饥荒中小型动物更容易生存。

灾难发生500年后,地球上1/3的生物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还在饥饿中挣扎。由于缺少阳光照射,全球平均气温由22摄氏度下降至10度,导致大量海水结冰,海洋动物再次失去了大量栖息地。冰川的蔓延速度快得难以想象,数年后,超过10%的海水都冻结了。冰川消耗了大量海水,导致海平面下降了约100米,引起广泛的海退,原先的海洋有不少变为陆地。

冰期事件越来越严重,海洋中出现了大量冰山,冰山就像失控的汽车,横冲直撞,大量生物被它杀死。

致命的射线,严重的饥荒、遮天蔽日的有毒气体以及严重的冰期构成了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事件。

灾难发生15万年后,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下降至5摄氏度,超过一半的生物都在严寒中灭绝了,剩下的生物能够幸存吗?

灾难发生20万年后,冰川时代终于过去。但地球的生命迹象几乎全部消失,需数十万年才能恢复以往的生机。原先生机勃勃的海洋变得死气沉沉,但剩下的浮游生物不断繁衍,修复了食物链。

距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过去40万年,灾难基本结束。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直壳鹦鹉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发生了不良基因突变,体型缩小至2米。板足鲎在灾难之后迅速取代直壳鹦鹉螺,成为顶级掠食者。在这场灾难中还有一个获益者--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星甲鱼。星甲鱼属于头甲鱼类,没有颌部,它们的一支在灾难之后进化成最早长有颌部的脊椎动物:棘鱼。

能够从灾难中幸存下来并延续至今的,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生物。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