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绝对是一大利器,但太过嚣张也容易伤着自己。
幸好的是,她那点利润还不至于叫那些有能力追究的人多看一眼,频率也没有引起人家的注意,算是安全的。
明面上的来钱渠道还是两位嫂子经营的饼子,合情合理,没有什么让人好怀疑的,最多就是让村人眼红了嫉妒了,问题不大。
所以苏如意一点也不觉得170两银子少。
本来也是一大笔钱,打个比方,这一笔钱够陆家娶十七次媳妇了,底层老百姓得挣一辈子。
苏如意心满意足地合上箱子。
路么,一步一步走踏实。
……
张氏以为苏如意应该消停了,应该不会乱跑了,就把自己藏在枕头下面的鞋子拿出来给她穿。
谁知道苏如意穿上新鞋就连跑了两天镇子,为的就是把她留在木匠铺子的架子全部拿走。
又让两个嫂子每天回来的时候带一袋米或面回来,家里的粮食按理是够的,但苏如意不放心,一个冬天不能出去,粮食和火炭一定要备足,多了不心慌。
一切备齐,村里也宰了猪,在苏如意的撺掇和张氏的劝解下,最终只买了二十斤猪肉,又买了五斤猪油。
摊子是不能再出了,太冷了。
两个嫂子还舍不得每天的几十文,苏如意给算了账,这样摆下去还不够木炭的钱呢,她们这才罢休。
陆家终于休息下来。
女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针线活上,计划着过年的时候一家子都穿上新衣裳新鞋子。
苏如意也终于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每日早上吃了饭就跑去胡郎中家里,晚上天黑前回来。
她也知道下了雪就不好往人家家里跑了,趁着这段时间,多让师父解疑答惑,剩下一个冬天得靠她自己了。
这日她正在跟胡郎中学习病症和具体的下针施救之法。
外面太冷,就把学习的场所搬到了胡郎中儿子的书房,但也没有暖和多少,因为窗户大敞开的,外头阴沉得很,室内的光线也不太好。
假人就摆在书桌上,胡郎中时不时做个示范,又让两个弟子上手练习。
就听外面大郎高声叫道:“三婶!三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