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命案

于金山缓了几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袁厂督今日一大早召见,不知是不是案子有了眉目。”

“于县令看起来很匆忙,这是从哪儿回来?”袁晏溪拿起茶杯,漫不经心的岔开话题,问了一嘴。

于金山呛了一口,尴尬的抿了抿嘴,低头掩饰眼里一闪而过的慌乱。

“哦,没…没什么,下官只是在来的路上,恰好遇见一起抢劫案,这才耽误了点时间。”

袁晏溪轻抬一边眉毛,冷笑着:“哦?于县令可真是勤劳为民的好官啊。”

“这是下官该做的。”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于金山官场浸淫多年,贾大富的死能引来这么大来头的人物,让他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除了贾大富富甲一方的身份,很可能与他背后的靠山有关。

贾大富的发家史足以用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来形容,短短五年时间就把茶叶生意做到了京城,做到了大靳国的每一处角落,而他刚开始只不过是一个茶叶铺的店小二。

老百姓们只叹贾大富福气好,运气好,然,仕途中人必然知其中诡秘,要说他身后没人,于金山是绝不认同的,至于…是谁,他不清楚,也不想清楚。

而如今他死的不明不白,还在死后被人斩断手脚,掏空内脏,是否与他惹恼了背后靠山有关?于金山不敢揣测。

大理寺前脚刚走,眼前这位后脚就跟着到,他们的来意…似乎不甚相同,袁大厂督是来确认人死没死的,还是来调查凶手的…他更不敢猜。

在洪县这小地方,守了快十五年,他第一次觉得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昨晚上,妻子问他这官位还能不能保住,如今…

抬头偷瞄一眼冷着脸的‘青面阎王’,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小命还能不能有。

咄,咄,咄……

大堂内唯剩袁晏溪敲击桌面的声音,这一声声轻轻落在屋内各怀心思的人的心上。

袁晏溪的目光落到下首的于金山身上,两天前东海给了他一份于金山的记录。

户部尚书李学文的得意门生,太和十年考取状元郎后,李学文将他举荐到了翰林院,在那里担任过典簿和编修,三年后本来应该直接升侍读,可于金山却对自己的恩师提出,自己想再多修习为官品行,愿意到艰苦的地方考验自己,李学文劝不动,这才让他到离京不远,却是土地作物相对贫瘠的洪县当了个县令,硬生生在这个七品官位上一呆就是十几年,期间李学文多次劝说他回京重新安排,可不知什么原因,不仅于金山始终没答应,就连听闻风声的洪县百姓也联名上书说于县令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把这里的农业和种植业带了起来,让他们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老百姓们感谢他,舍不得他,于是,就这样干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