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圣旨到达齐王府,封齐王郡主裴彦景为后,三年后入宫。
看着欢天喜地的裴珏,裴修泽深刻觉得这个蠢儿子是不能要了,得赶紧找个媳妇儿把他嫁出去!
纵然有千番不舍,但妻子、儿子和女儿全都支持这桩婚事,他孤家寡人还怎么反对?
算了算了,明儿修书一封给老徐,问问他那个武功高强的孙女儿,可曾许配了人家?
……
三年后,裴彦景千里红妆,从齐州北上,入主大周皇室后宫。
帝后大婚那天,举国欢庆。
朝堂百官尤为欢腾。
因为少年天子一直不肯立后, 也不肯纳妃,成了他们将近十年朝堂上不断进谏的常态话题。
毕竟一国之君无后,到底就不止是家事,而是国事了。
少年天子一开始还能以年纪尚小为由苦心回劝,后来对于那些奏折干脆置之不理。
若有人在朝堂上当面进谏,他便怒斥在先,寻错处在后。
百官们也是渐渐发现,似乎无论是谁站出来,此人的错处,无论公事还是私事,少年天子都是拈手就来。
轻则让人无颜以对,重则摘帽入狱。
百官们这才对这个年轻的少年天子的手段有了重新认识。
时间长了,便再无人敢当廷谏言,而是时不时地上个奏折,以表忧心。
也不是没人想走太皇太后的路子,但都被“后宫不得干政”为由给拒绝了。
后来,少年天子终于定了亲,却还要等上三年。
百官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开始积极筹备帝后大婚。
原以为之前家族里为入宫做准备的女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后终于有了机会,谁知,帝后大婚当日,天子当众立下重誓,此生仅皇后一人足矣,不再纳妃。
百官们顿时又急了,可想到天子的手段,也只能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