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导韦前拜,仪状伟然,细视,乃张老,言曰:“世人劳苦,若在火中,无斯须泰时,兄久客寄,何以自娱?贤妹略梳头,即当奉见。”
揖令坐。未几,一小鬟来曰:“娘子梳毕,请入见。”
至内堂,沉香为梁,玳瑁贴门,碧玉窗,珍珠箔,阶砌皆冷滑碧色,不辨何物,见妹服饰之盛,世所未有。略叙寒暄,问尊长而已,意甚卤莽。
有顷进馔,精美芳洁。食讫,馆韦于内厅。向晓,张老出曰:“今日有道侣订游蓬莱,贤妹亦当去,然未暮即归。”
俄而五云起于庭,鸾凤飞翔,丝竹并作,夫妇各乘一凤,馀从乘鹤者数人,渐上空中东去,不以闻乐。
义方憩于庄,奉侍者甚谨。迫暮,稍闻乐声,倏忽下于庭,张老曰:“独居太寂寞,但此非俗人得游。以兄宿命合应,然亦不可久居,明日当奉别。”
诘朝,妹出别兄,殷勤传语父母。张老曰:“人世遐远,不及作书,奉金二十镒。”并与一席帽,曰:“若无钱,可于扬州北邸卖药王老家取一十万,持此为信。”遂令昆仑送出,却到天坛拜别。
义方荷金归,惊讶不知所谓。后恕求补官不得,金尽,欲取钱,复疑其妄,既而困极,曰:“不得钱,亦何伤。”乃往。
王老方当肆陈药,韦前曰:“张老令取钱一十万缗,有帽作信。”王老未及语,有小女出青布帏中曰:“张老尝过令缝帽,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取看,果是。
小主,
恕得钱而归。后复思女,遣义方往天坛访之,不复有路,时逢樵夫,无有知张庄。往寻王老,亦不在矣。后义方偶游吴郡皋桥西,见昆仑奴前曰:“娘子虽不得归,如日侍左右,家事巨细知之。”因出怀中金十斤以奉曰:“令送大郎君。阿郎与王老会,饮于酒家,且坐,当入报。”义方坐酒旗下,日暮不见出,入视,饮者满座,并无二老及昆仑,始叹信为真仙。
时梁王好道重释,置大小道士,以平昌孟景冀为大正。孟言尝于中条从果老师,受诸经奥,因屡为国人讲说。建安王伟于座,问曰:“道家经教,科禁甚重,《老子》二篇,盟誓乃授,岂先圣之旨,非凡所说耶?”冀曰:“崇秘严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乖越。”伟乃信从。
有白鹤道人,法术高妙,梁王为创道院,给田以奉,与景翼并重。浙江灵隐寺,于中秋月朗夜,降下灵实,状如珠玑,璀灿夺目,进于都。帝示群臣莫识,白鹤曰:“此月中桂子也,天下有有道之君则落。”
时魏世祖好佛,远近承风,州郡有万三千寺,以祈佑。延昌四年,魏主病殂,子诩立,胡太后称制。作永宁寺,为九层浮屠,高百丈,僧舍千间,珠玉锦绣,骇人心目,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
梁都中建升元阁,于瓦棺基址,高二百四十尺。拜宝志为国师,帝问曰:“弟子烦惑,何以治之。”师曰:“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
一日对帝食脍,帝曰:“弟子不食此味十余年,师何为尔?”师乃吐出小鱼,鳞尾依然。舒州灊山景色奇绝,而山麓尤胜,志公与白鹤道人俱欲之,白于帝。帝以皆具灵通,命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之鹤先飞去,将处于麓,忽闻空中锡声,鹤惊止他处,而锡遂卓于平麓。二人乃以所记而筑室焉。
先是,郗后病,帝祠钟山蒋帝,神上忽有云如伞,后转剧。帝谓祷而不应,命焚其庙。使至中途,忽风雨大作,振动宫殿,帝惧,祀之乃止。后崩数月后,帝犹追悼。
一夕,闻外骚宰声,一大蟒盘旋上殿,昂头呀口向帝。帝惊避,谓蛇曰:“寝殿严密,非尔所处,必其妖孽,欲祟朕耶?”蛇为人语启曰:“蟒即郗氏也,以生存嫉妒,六宫嫔御,火炽矢射,损物害人,不敬三室,死以是罪,变形为蟒,无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露窘迫,力不自胜,又鳞甲有虫,唼啮肌肤,痛苦之剧若加锥刀。感帝眷恋之厚,故砚陈丑形,祈作大功德,速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