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有时候听话比有能力重要

至于说,为什么赵孝成王一定要换掉廉颇,其实和廉颇的出身以及上位有关系。

首先,廉颇是赵国代地人。

有人会说,这代地不也是赵国领土吗?出生代地有什么区别?

可是,对于赵国历史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以代地为代表的北赵国,和以邯郸为代表的南赵国之间,虽然同属于赵国国土,可是,两个地方的人心不说齐心协力吧,起码也是貌合神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赵国的国情有关。

赵国有一个传统,那便是政变,自打赵国建立以来,政变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赵国十二代君王,一共发生了十一次政变,可以说,一代一次。

而基本上,每一次政变,都有代地边军的影子。

因为,政变者往往需要军队支持,可邯郸周边军队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于是,代地的边军,便成为了政变者的天然盟友。

由于代地边军长期参与赵国政变,导致历代赵王对于代地出身的将领,都保持有一定的警惕心理。

廉颇之所以会被调离,和其代地出身有很大关系,后来的李牧不受赵王信任,其实也和李牧代地出身有关系。

加上,廉颇是赵孝成王的父亲提拔上来的。

对于廉颇来说,他如今的地位,是赵孝成王的父亲给的,不是赵孝成王给的。

我们要明白一句话,人事即政治。

谁提拔了你,那么,在其他人眼里,你便是提拔你的人的麾下。

对于廉颇来说,刚刚亲政的赵孝成王,威慑力显然不足以和先王媲美。

这也意味着,赵孝成王实际上是无法有效指挥廉颇的。

那么,在要改变战局的前提下,主将不听话,应该怎么办?

赵孝成王的方法简单,也有效,那就是换一个听话的人上去。

而赵括,便是这个听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