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收讫,盐司之事自有别人去办,义叔官居清贵之位,当思为朝廷拔人才于微末,其他勿扰!”
看着次辅永新公的回信,杨寅秋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信中永新公对自己仍然十分客气,但言外之意却也几乎说得通透了。
意思无非是,你这个提学道那就好好做提学道的事情,别的你别管了,估计你也没什么能力去管。
要知道夏阳秋为什么这么回信,还要看之前杨寅秋的去信。
他在信中先是总结了自己没有说动徐嵩的原因,无非是徐嵩老奸巨猾,不肯松口。
接着他又在心里写了,自从朝廷盐法改革这个消息传到东南,两淮的大族纷纷动作起来。
尤其是一直觊觎纲册的松江沈家,听说他们最近正在筹集资金,老首辅也写信给自己的门生弟子造势,似乎对两淮的纲商势在必得。
杨寅秋本以为自己自愿充当老师在东南的耳目,老师会原谅之前自己在徐家之事上的失策。
但没想到,回信竟如一盆冷水,浇了他一个透心凉。
跟着夏阳秋的来信,还有家兄杨寅春的家信。
他兄长杨寅春和弟弟杨寅冬都是次辅夏阳秋的家中西席,虽说是西席,但实际上并不教夏家的公子小姐们读书,而是充任幕僚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