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1214 字 10天前

吴兴邦一共出了五题。

不知道是吴兴邦憋久了没当会试总裁,所以特立独行?

还是人格上有缺陷,搁这报复社会来了。

果然,一看到试卷上出现五题试策,徐鹤的周围顿时哀嚎声不绝于耳。

徐鹤没有去管这些士子们的抱怨,反而在心中将试策的考试要点重新捋了一遍。

说实话,平日里他也是更关注八股文写作,对于试策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试策的解题方法是边论边问,没题一般不能超过三百字。

考生根据题目,逐条回答,这里有个专用名词叫做条对。

也就是说,考生的卷面也是有成绩的。

考官出题顺序就是你的作答顺序。

如果你一通瞎几把乱写,那——0分。

虽然二三场不如第一场重要,但你若是0分,那也不可能被取中。

考试的文体也很有讲究。

汉代策文,都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直抒胸臆,实话实说。

到了魏晋崇尚骈俪,讲究用文采打动人。

而本朝跟前朝不太一样,试场中的策题,杂举乱七八糟很多事,盈篇累牍,但真正有用的话,其实只有二字、四字。

不过,策问依题答对,虽然崇尚文采,但也要实话实说,不能用架空排句塞责。

所谓“判必通律,策必稽古”说得就是这个了。

徐鹤回忆了一番考试要点,这才打开试卷不慌不忙读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问:我太祖高皇帝,尝命儒臣纂集《存心》、《省躬》二录。凡历代帝王祭祀而有感于灾祥,及汉唐宋以来灾祥之应于臣下者,皆载焉……

敢问诸士子,不知今日尚有可以益纾宵旰之忧,以为召和之助者乎?有则请敬陈之,将转以献之于上。

好家伙,这第一题就是送命题。

大概意思就是张士诚叫人编了两本书,书里说了很多灾祸祥瑞应验在臣下身上的故事。

那么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事情呢?

有的话,请写出来,我把交给上面研究研究。

特么……

你但凡敢在试策里写:“有大臣秦某不当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