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目光深邃地扫了刘辩一眼,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欣慰。他知道,这个平时看似木讷的儿子,其实内心聪明绝顶,对于帝王之道也是洞若观火。刘辩的这番话,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见识,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关爱。
刘协见状,也紧随其后抱拳道:“父皇,臣弟也赞同大哥的看法。请父皇以天下苍生为念,伸出援手,免得生灵涂炭,战祸绵延。”
汉灵帝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之色。他知道,这两个儿子的话已经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必须做出决策,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那些无辜的百姓。
董重眉头微皱,心中明白自己站在皇子刘协的一方,而刘协此刻的言论无疑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暗自叹息,这岂不是自找没趣?
刘宏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之光,他朗声说道:“众位爱卿,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而我的两位皇子,也恳求我施展皇恩。难道这样,我和董重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吗?董重,你觉得呢?”
董重被刘宏点名,心中一紧,立刻跪地恭敬回应:“皇上英明,是臣下愚昧无知。”
刘宏挥了挥手,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道:“董爱卿,你的直言不讳,朕心甚慰。你说塞外异族缺粮,难道我大汉的百姓就没有过苦日子吗?看看这些奏报,黄河溃堤,下游三县成了水乡泽国,百姓流离失所。而北方又是连续三年滴雨未下,大地干裂,庄稼枯黄。哪里不需要粮食,哪里不需要钱财?你们这些大臣,难道都忘记了吗?”
随着王允的一声令下,满朝文武纷纷下跪,齐声呼道:“请皇上息怒!”
刘宏这番话,无疑是在为董重撑腰,意在平衡朝堂上的势力,让各方势力都明白,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容任何人欺瞒。
刘宏终于开了口,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窦武将军,若你此刻仍在朝堂之上,朕的困扰定能迎刃而解。只是,窦将军年岁已高,还曾为国家受尽牢狱之苦,如今更是只剩下一条手臂和一条腿……”
蔡文姬轻轻推了推旁边的陈俊楠,眼中闪烁着暗示的光芒,仿佛在提醒他这是个刷存在感的好时机。
陈俊楠,那个在大小会议上总是沉默寡言的人,此刻却似乎无法再保持沉默。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陛下,微臣有一计或可解您之忧。”
刘宏的目光落在陈俊楠身上,心中涌起一丝窃喜。没想到,这平时不言不语的陈俊楠,竟在这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挥了挥手,温和地说:“都起来吧,别再跪着了。说说你的良策,朕洗耳恭听。”
陈俊楠霍然起身,朗声道:“陛下心中所念,是天下黎民的福祉;董重所虑,则是汉室之尊严。而臣,愿为二者寻一平衡之道。边关将士英勇卫国,岂能让他们心寒?粮食本就是要送往他们手中,刘虞、公孙瓒等人自会巧妙处置。臣的巴蜀之地,素称福泽之乡,今日愿为陛下分忧,为边关送去千石粮食,以彰显我大汉之威!”
这是陈俊楠经过昨夜深思熟虑的结果。巴蜀之地,乃是大汉粮仓,如今唯有此地能筹集到如此巨量的粮食。若他不出手相助,恐怕会招致朝野的非议。因此,他决定挺身而出,既为陛下解忧,也为巴蜀赢得一份荣耀。当然拿出这个粮食也是有条件的。只是他陈俊楠还没有到提条件的时候。
刘宏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此事的结果,早已在他预料之中。倘若不送粮,边关必将烽火连天,守城的勇士们也将心怀不满,所以,这粮,非送不可。而送粮之举,总得有个正当的缘由,最能服众的莫过于支援边关将士。至于粮源,巴蜀之地受灾较轻,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陈俊楠此议,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在朝中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势力。他此举,无疑助长了董重和刘协的声势,与刘辩、王允、曹操形成了有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