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度为这里选出适合耕种的种子,因为玄菟郡的寒冷,只适合耐寒的植物,而且玄菟郡的兔子也是公孙度看到的希望,从此玄菟郡的兔子成为玄菟郡换来财富的种子,玄菟郡的百姓都会养兔子。
公孙度为玄菟郡加强了防御,从此草原上落单的蛮族或小股队伍的胡人都知道玄菟郡不在是以前好欺负的破落村子。这里有一个公孙度有才能,维护了这里的安宁。
公孙度在玄菟郡经营的非常好,便把自己的亲人,年迈父母都安置在玄菟郡。
辽东属国人名为公孙昭代理襄平县令,辽东属国,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昌黎县(今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属幽州。东汉末省并入辽东郡。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复置,不久改为昌黎郡。
公孙昭可以说是公孙度的伯乐,他初为代理襄平县令,便听闻了公孙度的能力,便招公孙度加入自己,成为自己的部下。
小主,
公孙度能力突出,从一名伍长,很快升为部将,不久公孙度也彻底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为功籍成为县令,后来终于成为辽东太守。
公孙康和公孙瓒有什么关系?一点亲属关糸都没有,公孙是辽东非常普通的姓氏。而公孙康是公孙度的长子,继任辽东太守。而公孙瓒是幽州太守,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糸。
今年的塞外草原遭遇百年难遇的寒潮,公孙康这一年回家籍祖,本是要在玄菟郡行及冠之礼,却不想原本硕大的家族,自己的年迈的爷爷还有远方亲戚,都在一夜间死于非命,并且凶手是谁都没有发现,如果说胡人蛮族所为,目地又是什么?而且这些胡人蛮族因为生活生产模式,所以简单易操作的武器是他们的特点,普遍武器不够精良,单兵战斗力受外界环境影响,与野兽作战颇为勇猛。但除了这些胡人蛮族,还有谁会袭击这里?难道真有恶魔或魔鬼?公孙康摇了摇头,排除这些杂乱的想法,那么答案就变得很明显,一定是胡人蛮族所为。
因为公孙康发现了这些杀人凶手,留下的足迹,只要是人为的,必会留下蛛丝马迹。
公孙康恨得牙根紧咬,目眦尽裂。公孙康只能把死尸掩埋,便来追凶。
公孙康至小习得文武全能,如今更是艺高胆大。
公孙康搞不懂的是,为什么这胡人蛮族要屠村,往时最多都是为了钱财或粮食而来,如今却是屠灭一村,仿佛有什么密秘怕留下活口而走漏了风声。而且在公孙度的治理下,玄菟郡已经具备一定战力,平日里玄菟郡有自己组织的民兵治安团,加上郡中长年驻守的几十士兵,战力也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是边防戍守的总会松懈和废弛,绝不可能一个凶徒的尸首都没有发现。那么说明敌人都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暗杀者,而公孙康在死尸身上也发现了背后一刀致命的伤口,还有从背后突然出现偷袭的伤痕。
结合了这些发现,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公孙康的心中。
公孙康骑着战马,带着随从快速向下一个村县追去。公孙康一路跑来,也没有听说什么异常,发现更是没有。
正当公孙康看到几个身穿破旧汉服的青年人快速在自己身边走过,公孙康怎么看怎么感觉不对,好像那里出了问题。公孙康就喊了几声,想叫住他们。但这几个人只顾着赶路,好像没听到公孙康在叫他们。
公孙康催马赶了上去,小声骂了几句,突然大声骂了几句。
公孙康见对方回过头,对自己点了点头,公孙康缓缓抽出随身的长刀,突然袭击砍倒一个年轻人。
另外两个年轻人,也抽出武器,向公孙康砍了过来,几人一交手,这样的乡下农人穿着的年轻人,武艺却不低。这更加坚定了公孙康的猜测。
当公孙康在亲随的协助下,把另两个年人重伤时,他们没有放弃抵抗,选择死战到底,很明显有很强的信念,受过严酷训练。
随从不解的问公孙康,“为何突然要杀他们”?
公孙康说道:“他们听不懂我们的汉语,是胡人假扮的,我应该早想到这一点,这些胡蛮血洗村子为的是老百姓的衣服,而且他们怕人多被发现,分开行动的,至于来了多少不知道,目地地是那里也不知道,赶快通知附近的官府,让他们加强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