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么个道理。”

旁边一婶子本来一直没说话,突然插了一句。

“街尾那家,到现在还在闹呢。自家孩子那么好,偏不好好养,现在之前帮着养的侄子都没影了,只能找亲生的闹。都闹到人家工作单位去了,那场面,啧啧啧。”

“不是吧?他们是不是脑子……有什么毛病啊?这工作也不好找,还真闹到孩子单位去,娃没工作了,对他们有啥好处?”

“他们咋想的我不知道,反正他们那亲生的儿子女儿,一个申请去了大西北,另一个随军去了。”

“人都跑了,他们这能不闹?”

那知情的婶子,嘴角勾起,笑容灿烂的继续说:“人家兄妹两早在家里区别对待的时候,就找上了妇联和学校,人家这么多年不回家,就是早就断绝关系了。只不过街尾那两傻子不当回事,当是在开开心心的培养好侄子呢!”

“哎哟,这人是傻得真的没谱了!”

“谁说不是呢……”

——

傻得没谱的人也不是只有这两个,还有陈家的大舅二舅两家人。

“都要吃饭了,大姐你家几个孩子咋还没来?难不成还要我们大家伙等他们不成?”先开口的是陈大舅。

陈二舅也是紧随其后,“那可不成,孩子大了该管着的还是要管的,说不听那可是得打的。人家都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嘛。”

朱母也只能在心底里骂上两句了,都什么玩意,她家几个孩子,都没让他们帮过忙,当年的粮也是她爹娘心疼她这个闺女的,也没见他们有多心疼爹娘。

家里能这么爽快的分家,那也是老人不想看到家里面闹起来的场景罢了。

“哦,这不是玉宁对象来过年嘛。这城里的娃就是坐不惯牛车,大巴车的,坐车的时候,吐的那叫厉害的。所以我让孩子们都在家休息了。毕竟也不好让人家客人自己在家不是。”朱母的说辞是早就想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