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新政下的理想农耕状态。
模型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如春,宛如世外桃源。
文人们看得目瞪口呆,一位文人惊叹:“这……这简直是神作!”
罗倾城纠正:“不,这不是神作,这是科学。
新政就是用科学方法,让农业更高效,让百姓更富裕。”
眼见为实,这些文人,原本对新政充满质疑,现在却心悦诚服。
他们纷纷表示,要重新审视新政,并用笔把新政真相告知天下。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罗倾城看着离去的文人,嘴角泛起不易察觉的微笑,但他心里明白,这只是开端。
他回到书房,揉着眉心,喃喃自语:“吴强这老狐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时,师爷匆匆进来,面色凝重:“大人,陈大人……”
陈大人果然出手了。
他拉拢一批“愣头青”
新官员,在朝堂上对新政展开新一轮“围攻”。
这些新官员衣着整齐,装模作样,说话有条有理,表面为国为民,实际是陈大人安排的“托”。
他们抛出一堆,看似专业实则刁钻的问题,想让罗倾城难堪。
一个官员率先发难:“大司农,新政如何保证粮食均衡分配?
是否会使某些地区,供过于求,某些地区供不应求?”
另一个官员紧跟其后:“大司农,新政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够吗?
是否会造成技术普及滞后,影响整体效率?”
罗倾城看着这些官员,内心平静。他早料到会有此事,毕竟这届官员的,水平就在那。
罗倾城从容答道:“均衡分配?我们采用动态调配机制,就像行商时的互通有无,哪里需要,便调配到哪里,绝无‘旱涝不均’的情况。
至于技术推广,我们建立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还在各地田庄,安排专人指导新技术,田间地头,都已有新政的痕迹。
尔等莫要以为,新政只是空谈,我罗倾城做事向来周全。
你们若真为国为民,不如去实地看看,莫要在此空口白话。”
皇帝看着罗倾城侃侃而谈,眼中满是赞赏。
这些新官员的问题,皇帝也曾想过,但罗倾城的答案更令他满意。
皇帝大手一挥,宣布新政继续推行,还对罗倾城大加褒奖。